2月新能源车再掀一波涨价潮!这些车型都涨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汽车
原创2022-02-16 15:42

春节假期之后,又有新能源车企陆续对旗下产品进行价格上调。据统计,从去年12月至今,已经有包括特斯拉、小鹏、广汽埃安、零跑、比亚迪、欧拉、大众ID.、上汽荣威等多个汽车品牌先后官宣上调旗下部分车型价格,或宣布了指定期限的保价政策。

2月份再迎一波涨价潮

2月12日,上汽荣威宣布,受全球芯片短缺以及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等因素影响,迫于成本上涨压力,该公司决定于2022年3月1日起,对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以应对新能源市场变化。目前,上汽荣威有全新荣威RX5 eMAX、荣威Ei5以及荣威科莱威等多款车型在售。这也是上汽集团旗下第三个品牌宣布涨价。

2月7日,五菱Nano EV全系车型售价上涨3000元,由原先的4.98-5.98万调整至5.28-6.28万。

此外,2月1日,比亚迪在官方微博宣布对旗下部分新能源车型涨价,主要涉及王朝网和海洋网,涵盖比亚迪秦、宋、唐、元以及海豚等较为热销的车型,官方指导价的上涨幅度为1000元-7000元不等。有媒体曝光了该企业各大车型的主要涨价情况,其中比亚迪秦DMi、秦EV、宋DMi、唐DMi、唐DM、海豚均上涨3000元;宋EV、汉EV、汉DM均上涨5000元;而元系列涨幅更是达到7000元。并且,DMi车型没有折扣,EV车型折扣正常波动。按照比亚迪的说法,官方此前就预热2月份会涨价,所以1月份订单量有所上涨,目前未交付订单还有20多万辆。

图片4.png

上汽集团旗下的飞凡汽车也于2月1日宣布了MARVEL R和ER6两款车系的部分车型售价进行调整。其中,MARVEL R调整后售价为21.98万-26.18万元,除入门级车型售价未做调整之外,后驱 PRO 版和四驱 PRO 版均涨价 2000 元。飞凡ER6调整后售价为15.68万-20.18 万元,全系车型售价上涨1000元。

这已经是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第二波涨价潮。从今年1月份起,国内不少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

早在去年12月31日,特斯拉就已经对Model 3和Model Y后轮驱动版车型售价分别上调为1万元和2.1万元,Model Y价格从27.6万上涨到30.184万,而且交付日期延长到12~16周。小鹏汽车也对旗下产品进行了调整。其中,P7全系上涨4300-5900元不等,P5上涨4800-5400元不等,G3i 上涨 4800-5400 元不等。此外,广汽埃安LX也涨价4000元,AION S Plus比2021款涨7000元以上。

欧拉汽车也做好了涨价准备。据该品牌广州经销商介绍,针对欧拉好猫,厂家推出了“保价”措施。从今年1月1日到2月28日购买欧拉好猫及好猫GT的用户,可以节省至高5400元的退坡补贴,费用由厂家承担,用户可以享受与去年相同的综合补贴售价。而3月份之后就没有补贴了。

专家:市场刚需或导致“越涨越买”

去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2022年的补贴标准较2021年退坡30%(非公共领域),并宣告2022年12月31日之后补贴彻底退出。由于疫情造成的低基数影响,叠加中央和地方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消费与使用推广补贴政策,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保持热销,市占率逐月上升。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一部分车企直接“涨价”,一部分车企推出限时保价政策,另一部分车企则是通过推出2022款车型,提升配置的同时再进行价格的上调。

对于今年以来的新能源车涨价潮,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车市场价格出现微增,但不会大幅上涨。由于终端新能源需求旺盛,产能不足,未交车订单充裕,价格微涨不会严重影响整体市场需求。并且,市场可能会出现‘越涨越买’这一现象,因为明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取消,消费者将不再享受补贴。从整体消费预期来看,汽车需求较为刚性,当下终端价格涨幅对需求影响有限。与此同时,政策面上亦或有可能出现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像一些具备一定市场号召力及技术优势的自主品牌主销产品,即使涨价3000~5000元,其市场竞争力仍然巨大。

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补贴退坡甚至取消后,由于高端新能源产品在补贴车型中占比较小,且30万元以上的产品基本不享受补贴,因此补贴退坡或取消对该市场影响较小。同时,由于300公里以下新能源车型没有补贴,五菱宏光mini等车型也不受影响,相比之下,像欧拉等中低端车型在失去补贴后,性价比优势大幅下滑,销量将受到明显冲击。随着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金额占车价比例进一步降低,尤其插电混动车型不到5000元的补贴和燃油车动辄上万的的终端优惠已不再有任何竞争优势,新能源车企的价格优势将明显削弱。补贴退坡也将加重新能源车企的经营成本,车企利润空间面临挑战,在技术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企将更加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优的磷酸铁锂电池。

南都记者 梁罗喆

编辑:黄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