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北京冬奥会各赛区开始经历一波大风、降温、降雪天气。而对天气变化较为敏感的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寒潮来袭,赛场工作人员、志愿者、运动员和观众如何应对?外国摄影师的镜头记录了一幕幕让人钦佩、感动的画面。
在张家口举行的女子滑雪比赛中,一名工作人员执勤
一名摄像师在观看比赛,眼睫毛上挂着冰
美联社2月17日刊发的一组照片显示,在男子和女子空中技巧、越野滑雪和大回转的赛场里,人们看到的都是冰冻而目光坚定的面孔,“冬奥冰凇”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外套,戴着帽子、围巾,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必须戴的口罩,冰霜往往框住了每个人的那双眼睛,并挂在头发、胡须和口罩的顶端。
一名志愿者的头发上挂着冰
一名志愿者举起被冰霜打模糊的面罩
在张家口的云顶滑雪公园,温度降至零下十几度,举行比赛前下起大雪,比赛稍许推迟后进行。在现场观众、摄影师、电视摄制组人员的睫毛和脸上,以及运动员的头盔上都出现了冰霜,但透露出的执着与坚毅让人感动。
冰霜挂在电视摄制组人员的帽子上
冰霜覆盖了加拿大滑雪队员的帽子和脸
冰霜挂在芬兰选手萨姆·托斯蒂 (Samu Torsti) 的下巴上
相比较夏季奥运会,冬奥会的全球关注度一向偏低。而北京冬奥会何以点燃大家的热情?专家称,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它反映了全人类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共同追求,在艰难时刻为全球带来力与美的享受,凝聚起全人类团结的力量。
南都记者 史明磊
编辑:史明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外媒看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