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开幕式上起舞,“圳少年”何牧谣:坚持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2-02-20 21:33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2月8日上午,中国队谷爱凌凭借从未尝试过的1620抓板,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上,在自己的弱项比拼中逆转夺得金牌;并在15日进行的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决赛中,逆转比分斩获银牌;18日举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她再度夺冠,最终以两金一银的战绩圆满收官,相关话题迅速刷屏热搜榜。

而将时间的钟拨回至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夜,和谷爱凌同龄的深二代何牧谣也“火出圈”。在冬奥宣传片《冬奥时,深圳下雪了》视频中,何牧谣在由2022架无人机营造出的“夜空雪景”里执伞轻舞,从未接触过花样滑冰的她,还生动呈现了这一冬奥赛事的经典动作,引发观众广泛点赞。

出生于2003年的何牧谣,4岁开始接触中国舞后,就深深地爱上了舞蹈,一跳就是十几年。从深圳市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年龄最小的学员,到成为冬奥会开幕短片团队遴选出来的“深圳女孩”人选,惊艳亮相冬奥会开幕式,离不开她多年的坚持和努力。视频里看似轻松的后扳腿动作,其实掩盖着层层伤痛,加上身体底子薄,自小就被认为“不是跳舞的好料子”,但凭一腔对舞台的热爱,她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她说,坚持和努力比天赋更重要,自己作为一名深圳少年,正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奔跑,也想尽力通过所热爱的舞蹈,让大家看到和深圳城市气质相符的向上的精气神。

800x1200_62122b955108f.jpg

800x532_62122b997d917.jpg



害怕滑冰的深圳女孩,用花滑经典动作“飞”进冬奥会开幕式

“冬奥时,深圳下雪了!”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夜,深圳首次在全球运用无人机视频成像技术,用2022架无人机在夜空中演绎冬奥运动项目标识的视频刷屏了朋友圈。画面中,来自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中心校区的何牧谣,站在市民中心广场上,于无人机亮出的雪花和绚烂的城市灯火里,或手持透明伞翩翩起舞,或身着花样滑冰服装舒展出形似燕子的动作,整个场景唯美梦幻。

近半分钟的演出,她拍摄了两天两夜。不仅要表现在“雪”里撒欢的状态,还要熟练地向后高抬腿展现花样滑冰的燕式平衡动作,以此展现北方冰雪与南方气质完美交融的效果。但这对何牧谣来说都有困难。一方面,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孩子,她从没见过雪,一时不知该怎样表达身处雪景的兴奋,另一方面,因为从没接触过花样滑冰,起初她对燕式平衡动作并不了解,加上儿时曾因滑冰摔到尾椎骨,而拍摄需穿上花滑冰刀鞋展开舞姿的设计,让那份藏于心底对滑冰的恐惧感,再次泛上心头。

困难面前,她选择“硬刚”。通过导演的介绍,以及在网上查找的资料,何牧谣发现花滑燕式平衡动作和舞蹈里的“探海”有相似之处,便跟着图片和视频在家里一遍遍练习,并反复琢磨电影《爱乐之城》表演细节,学着往舞步里注入更自然的憧憬与向往情绪。甚至睡前,脑海里仍不停歇地一遍遍模拟表演,一个撑伞旋转、一个高抬腿动作,她记不练习了多少次。

尽管在家里轻松地就能将腿抬起来,但到拍摄现场后,她还是多次紧张得站不稳,加上每一次开机拍摄,都需要和2022架无人机以及城市楼宇灯光的完美配合,是一项大工程,这更加剧了心里的焦虑。每一次排演,她都调整呼吸,尽量让自己保持在平稳的情绪状态舒展动作,经过一晚上的逐练习,正式开拍后,她很快就做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虽然花滑的拍摄状态渐佳,不过哦雪中撑伞起舞的情绪,她常常拿捏不好。“我不是一个很灵的人,比较板。”对于何牧谣来说,“戏感不好”是心里的一根刺。她坦言,经过导演多次指导和自主总结,自己渐渐找到了感觉,在正式拍摄后几个小时内,就准确地把情绪表达出来,“这次经历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不仅克服了对滑冰的心理障碍,也突破了自己在演出上的一些短板”。

800x448_62122b98677cb.png


和谷爱凌同龄的深圳女孩,对舞蹈“始于热爱,久于坚持”

视频里看似轻松的后扳腿动作,和她日复一日地训练息息相关。如今18岁的何牧谣,其实已有14年舞龄。尽管相继经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以及登上2019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等演出舞台的高光时刻,但让她印象最深的,仍是4岁时初次走进深圳市文化馆少儿艺术团上舞蹈课的情景。

“那时我是整个团里年龄最小的学员,老师耐心的教导,让我对跳舞有了兴趣。”何牧谣回忆道,第一节课回到家后,发现脚趾头练到渗出血,不过这并未浇灭自己对跳舞的热情,“相反,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每周周末可以学习舞蹈”。

学舞之后,受伤是常有的事,扭伤腰或磕到膝盖更是家常便饭。但对何牧谣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不如充斥在旁的否定来得刺痛,“比较胖,身体比较硬,跳舞天赋不太好”“把跳舞当作课余兴趣就好,你不适合走专业舞蹈这条路”之类的声音常常如影随形。

为此,不服气的她,一度想证明“我可以”,除了一遍遍地把舞蹈基本功练扎实,甚至在初三时,还为了让体形保持在适合练舞的状态而减肥,几个月时间内掉秤30斤。“那时心态比较急,想获得大家对我能跳好舞的肯定。”何牧谣坦言,直到进入深圳高级中学舞蹈团,接受更为系统专业的舞蹈教学后,她的心态才发生了些变化,“跳舞是我的梦想,别人怎么想不重要,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就好了”。

对跳舞的态度,始于热爱,久于坚持,这让何牧谣感觉安心。她觉得,要练好舞,坚持和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就像最近火出圈的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是一位比我大三个月的姐姐,虽然大家都称她为‘天才少女’,但实际上,是因为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千万倍的努力,才有如今的收获。”她说道,谷爱凌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不论经历多少伤痛,都保持着热爱的心态学习,都激励自己更要坚持梦想,踏实奋斗。

现在,学舞对何牧谣来说,更多的是享受。“练舞还陶冶了我的性格,让我有更多勇气去尝试不同的东西,跳舞时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能吃苦、更加高效自律。”她补充道,作为一名高三艺考生,自己正一边准备艺考线上录制一复习文化课,虽然时间紧,但是每天依旧会坚持练舞,“尤学习累了,去压压腿练练基本功,心情很快就能放松下来”。


和无人机共舞的深圳女孩,想让世界看到“圳少年”的精气神

“深圳能在冬奥会开幕式上亮相,感觉特别自豪!”回看深圳冬奥宣传片时,何牧谣感慨道,作为唯一一个亮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热场环节的南方沿海城市,深圳通过全新的技术和形式,用无人机在空中展现出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冬奥会的吉祥物标识、对运动员们的祝福语,让世界看到深圳这座科技之城、未来之城的魅力。

何牧谣从小在深圳长大,在她看来,深圳是一座青春、时尚、包容、充满阳光的城市,有着科技感时代感未来感并存的气质,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标签。“来了就是深圳人”也体现出深圳的开放包容,吸引许许多多的人来这里奋斗,一步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而深圳的独特城市气质,也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少年,“深圳少年有想法、有态度、有创新精神、有拼劲儿和执行力,大家一直在路上,在努力地追梦,我也是如此。”何牧谣补充道,参加开幕式影片的录制期间,自己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想尽己所能,也想通过所热爱的舞蹈,让世界人民感受到自己内心想表达的、和深圳城市气质相符的青春与活力。

实际上,有着少年锐气的深圳,一如和无人机共舞的深圳女孩,也正用自己的青春算法,演绎着专属这座城市的科技感与未来感。北京冬奥期间,深圳用科技的力量,让从不下雪的城市飘落“漫天雪花”,为这一重大历史时刻送出限定浪漫,喊出“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期盼。冬奥过后,青春澎湃的鹏城与生活在此的少年们,还将创造哪些奇迹与惊喜?值得期待。

统筹:南都记者 邱墨山

采写:南都记者 陈杏花 张一鎏 颜鹏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编辑:向丽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