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市场见证了公募基金规模破25万亿元,新发基金数量、分红规模等多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就在公募基金迎来新起点之际,2022年至今新成立基金募资规模却显著下降,不及去年同期四分之一。
尽管2022年没有迎来“开门红”,但经济工作稳增长定调仍然为市场带来政策加码的预期以及信心。开年以来的热门赛道回调深受各界关注,在资本市场迎来新起点之际,2022年的主旋律将会如何?
南都《湾区大钱进》邀请博时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分析师陈奥连线对话,洞见2022湾区资本市场“开局”。
陈奥认为,把观测时间线拉长,在股基连续2年获得远超市场平均年化收益后,2021年基金表现可以说相对良好。同时,基金整体表现也由普涨转化为分化、赛道式此长彼伏,热门赛道也产生均值回归的需要,建议投资者在20200年调整投资预期至理性水平。
展望今年,其认为,热门行业的竞争会让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清晰,赛道内或迎来分化,赛道型基金不建议追高,反而是估值回调时,建议采用分批定投方式分散风险。同时,“稳增长”定调或让价值板块迎来较好的估值修复的机会。
观点提炼
在股基连续2年获得远超市场平均年化收益后,2021年实现5%-7%的收益,可以说相对良好。同时,热门赛道也产生均值回归的需要,建议投资者调整投资预期至理性水平。
赛道基金容易在风口时出现非常快的净值增长,赚钱效应明显,而当市场均值回归,也会出现明显的负反馈。赛道行基金投资策略建议采取稳预期策略,通过分批定投方式介入,降低赛道股风口与非风口估值切换过程风险。
经济工作“稳增长”定调或带来低估值板块估值修复机会,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景气行业,调整到一定阶段,投资性价比也会被市场重新接纳,建议2022年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随着市场逐渐成熟,热门赛道内分化会是今年的关键词,2022年或需要在赛道中寻找细分机会。投资者以投资偏好等选对基金经理更为重要,相关指标包括选股能力、投资能力:找出真正具有长期成长性的好公司,来构建投资组合,并且持续跑赢行业平均的 α ( alpha )。
南都:与2021年的开门红相比,今年年初,国内基金市场显得冷清。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约为5%,较2020年同期下降25%。在您看来,该如何解读、看待这一情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情况?投资者应如何应对?
陈奥:2021年基金平均收益的确表现一般,而且收尾相差较大。但如果拉长时间线进行观察会有另外一层理解。2019年,股本基金实现45%左右的收益,在2020年的收益更是高达57%,均远超市场平均年化收益。2021年实现5%-7%的收益,可以说相对良好。任何市场均不可能出现持续的直线上涨,尤其在短期内,热门板块可能出现交易拥堵、估值虚高这样的情况,因此也就会产生均值回归的需要。
去年市场的另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从2020年到2021年,市场整体表现由普涨转化为分化、赛道式的此长彼伏。因此,在市场的变换中间,首尾很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收益差。建议投资者在看待市场收益的同时,兼顾长时期内的收益走势,可以更准确把握市场的真实表现。
南都:由于市场近期的波动,带来了很多基金较大幅度的回撤。那么对于今年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基金产品方面的理财预期,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吗?比如说,对于基金的赚钱效应,投资者是否有需要降低一些心理预期?今年的投资风格以稳健为主?
陈奥:某种程度上来,的确建议投资预期回归到正常水平。自20世纪末公募基金公司成立以来至今,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大约在16%上下,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且2019年及2020年股基的成绩,在历史上也并不多见。过去基金良好的赚钱效应,吸引新基民入局,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回报,那么自然会形成默认的预期收益。当中的风险实际上值得关注。
之所以说基金投资的收益预期回到正常水平,按照长期投资的逻辑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年化收益能够稳定在7%到8%的水平,放在理财中一直强调的复利效应,是很好的投资成绩。但复利效应首先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开年之后,可以看到去年成长板块出现了15%左右的下调,热门赛道新能源也回调超10%,如果不做调仓,那么投资者都会不自觉下调收益预期,这也是市场真实的风险教育。
同时也可以看到,去年年底以来,偏价值或者说低估值板块走势相对成长强。风格轮换、估值下修,实际上去年也有。2021年3月份左右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被切换,与今年是同样的情况。因此,今年投资者本身或者也将更注重进行均衡的配置。
南都:受开年股市震荡累及,部分主题基金,以及“赛道型”基金净值回撤现象深受关注。而与股债关联性较低的公募REITs则走出独立行情。在您看来,A股震荡行情是否将延续?2022年基金投资的主旋律是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投资基金?
陈奥:从因果关系来讲,开年的热门赛道股下跌实际是果。而市场出现分化行情体现出,当前整体市场的增量资金可能不如以往全面上涨时那么多。有限的资金会在不同的行业中进行挑选、作出选择,可以理性看待。
过去两年,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居民财富增长,并逐渐向资本市场转移,基金规模突破25万亿元,这实际上是很高的一个数值。百亿基金经理、千亿基金经理也越来越多。赛道型资金进入市场,也会推高基金重仓的行业股票,尤其龙头股股价,且涨幅是不以价值为基础得上涨。因此赛道股年初至今的下跌是一个均值回归的结果。而且1月至今,新能源板块10%几的下调后,不管是按照5年还是2年的估值分位来看,仍然处于历史较高位。
在赛道股投资方面,有几个建议。一是,赛道基金很容易在风口出现非常快的净值增长,赚钱效应明显,但同时也很容易吸引其他投资者追捧。当资金大量涌入,推高重仓股股价上升,也是正反馈的过程。当市场均值回归,也会发现负反馈特别明显。因此,可以说赛道行基金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对行业主题、未来发展有一定了解、信心,否则很容易变成追涨杀跌,这在赛道型基金上会特别明显。其次是,可以通过分批定投方式介入,来降低赛道股风口与非风口估值切换过程风险。
最后,是均衡配置。今年的经济工作定调是“稳增长”,虽然有三重压力在,但今年以来,比如LPR跟MLF的利率下降,包括1月份社融数据总量超预期等信号,对市场“稳”字当头都带来很好的预期。其中,REITs基金投向基建,与资本市场相对独立,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类很好的资产配置产品。此外,低估值板块,即通常所言的大盘价值,也可能会在今年迎来较好的估值修复的机会。
整体而言,当前,偏价值的周期板块,估值修复存在机会,而当稳定信号出现后,成长板块也还是会有机会。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景气行业,调整到一定阶段,同样投资性价比也会被市场重新接纳。
南都:过去两年“茅指数”、“宁指数”都是王者,回顾2021年,在年中时候,以新能源、半导体、碳中和周期赛道为主引领了市场主要超额收益,同时,冠军也出现在新能源板块。那么是否市场今年将会寻找新的王者?业内看好哪些赛道机会?
陈奥:经过2年的赛道行情,可以说分化会是今年的关键词,但今年的分化与此前有些不同。过去两年,可以说只要基金中间带新能源三个字都会发现表现还不错。无论光电、清洁能源,还是新能源车。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在整个板块中间内部的分化会更突出,从上、中、下游利润分配,到不同细分行业比如水电、光伏、电网、储能等等,行业的竞争会让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清晰,而且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因此,过去,对于赛道投资,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赛道中寻找细分机会。
在赛道中选择,可能更多是对基金经理的选择,相关指标包括选股能力、投资能力。也意味着,基金经理有没有能力找出那些真正具有长期成长性的好公司,来构建投资组合,并且持续跑赢行业平均的 α ( alpha )。这时候,投资者首先需要明确,是倾向于价值的稳定增长,还是高风险、高波动的成长风格。起点都是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
南都: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当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获得8.31%的收益,首尾收益率相差151.72%。对此您如何看待?投资者在赛道以外,还应该注重哪些因素?
陈奥:未来主动管理型基金对基金经理的个人因素在中间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实际上,基金经理本身的性格,对管理的产品风格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投资者可以尝试通过关注基金各类报告,包括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公开信息中间去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跟策略,甚至包括投资态度。
还有一点是季报中间会有的4.4跟4.5的部分,是基金经理对过往一段时间报告期的投资回顾,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展望。这也是基金经理向投资者展示、交流投资策略的机会。相对于基金经理的直播,这类书面报告更值得关注。
此外,投资者很容易看到的是基金、基金经理的业界排名。这里需要提醒投资者,不要关注过短的业绩排名,一年内是不够的,甚至3年内的业绩也仍然不够。因为,不能把投资设定为一锤子买卖,它是一个长期的选择。
南都:最后,请对2022年的投资进行一个展望,市场的整体估值在2022年会是什么趋势?投资方向关注哪些?
陈奥:2022年经济增长的压力的确存在,但也应该注意到“稳增长”主线会一直存在。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上,边际至少不会紧,还是偏向宽松,从近期利率下降可以明显看到。
其次,宽货币环境下一步是宽信用,也是社融数据的改善,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有信心。历史上,每次社融数据触底反弹之后3-6个月左右,经济数据就会开始各方面改善,也就是政策底到经济底的过程。
那市场底,也就是股市的底,一般出现在这两个底的中间,因此可以认为,开年的市场表现的确一般,但看到了很非常好的信号,比如社融数据开始超预期回升,对于未来的市场什么时候摸底成功,还是可以保持更乐观的态度。
对于2022年,可能投资基金的预期可以稍微下调,理性判断,像过去2年40%、50%的收益实际上是很难持续的,也希望投资者理解这一点。因此在基金的选择上,建议投资者首先明确自身的投资风格。
建议投资者在宽赛道上选择基金,也就是让基金经理在不同的赛道中间去进行行业的平衡。对于赛道型基金,鉴于风口时容易上涨,而回调时也表现得比宽赛道基金明显,建议投资者多自省是否对行业抱有长期的信心,否则建议以谨慎为主。赛道型基金不建议追高,反而是估值回调时,采用分批定投方式去分散风险,长期持有,达到止盈线再行赎回。
更多“首席”观点,请继续关注南都《湾区大钱进》之洞见湾区资本连线解读。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叶霖芳
主持人:南都记者陈盈珊
摄像:霍健斌
剪辑:实习生胡爱玲 陈超
制图:何欣
编辑:叶霖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丨洞见湾区资本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