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港澳财政储备投资新趋势!加码湾区这项大机遇

南方都市报APP • 粤港澳大湾区
原创2022-02-25 13:48

2月23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2/2023财政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时表示,香港财政储备预期在本届特区政府届满时,维持约9400亿港元,并于中期预测的五年期间逐步重回10000亿港元以上。此外,财政预算案还建议香港新设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

香港已连续两个财政年度录得赤字,但特首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仍具备充足的财政储备渡过困境。作为世界上的低税收地区,香港如何积累高财政储备?香港财政储备管理与澳门有何不同?港澳特区政府投资又呈现出怎样相同的趋势?

低税收地区为何能积累高额财政储备?

连续两个财政年度录得赤字

为何还能渡过困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当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至1月底,香港财政储备为11959亿元,预计3月底将降至11331亿元。2019/2020财政年度至2020/2021财政年度,香港连续两个财政年度均录得综合赤字。但近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在本届特区政府届满时,财政储备预期将维持约9400亿港元。

依靠连年财政盈余,加上丰厚的财政基础,香港积累了庞大的财政储备。

2013-2018年,香港财政盈余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7/2018财政年度,香港财政盈余为1380亿元,该财政年度香港的财政储备也突破1万亿港元。

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收入中,利得税和地价收入一直是两个重要来源。

香港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6.5%,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税率水平。此外,香港的税制简单,税种少,并采用属地原则,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税收优惠政策的叠加,利于吸引大量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2021年10月,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和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2021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报告》,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达9049家,香港的初创企业增至3755家,两项数字均创新高。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量由2017年的8225家增加10%至2021年的9049家。

地价收入则受到房地产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但近几年,地价收入对政府财政盈余的贡献正在加大。以2019/2020财政年度为例,政府预计的地价收入为1430亿港元,薪俸税为666亿港元,前者为后者的两倍还多。

根据最新消息,2021/2022财政年度,香港地价和利得税(相当于内地“企业所得税”)收入比预期分别高出435亿港元和324亿港元,这使得香港特区政府收入预算修订为6827亿港元,比原来预算高出15.5%。

在财政储备内设立“未来基金”

旨在透过长线投资获更高回报

与澳门因为博彩业高速发展,倒逼财政储备制度建立不同的是,长期以来,香港一直将财政储备放在外汇基金当中,统一进行管理。除了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还有助于香港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

但香港特区政府认为,考虑到香港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仍需未雨绸缪,平衡开支与收入。

2015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开始考虑应对因人口老化及经济增长放缓而导致的长远财政挑战,引入了一系列财政措施。2016年初成立的“未来基金”即为其中之一。据港府新闻发言人表示,在财政储备内设立“未来基金”,旨在透过长线投资,为财政储备争取更高回报。成立后,政府将定期向“未来基金”作常规注资。

“未来基金”首笔资金来源于约2200亿港元的土地基金结余,归香港金管局管理。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2015年公开表示,作为长线投资,“未来基金”并未设定回报指标。但该项基金成立前两年,实际综合投资回报率分别达到4.5%和9.6%。

“未来基金”新设大湾区专项资金

区域合作已成港澳投资趋势

2020年,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发表2020/2021年度财政预算案时表示,在“未来基金”中,专门拨出部分款项成立“香港增长组合”的投资组合,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商贸、创科中心地位。

陈茂波在近期公布的最新财政预算案中,他建议把“未来基金”对“香港增长组合”的分配增加100亿港元,其中50亿港元用作策略性创科基金,另外50亿港元用作成立大湾区投资基金。

陈茂波表示,在国家支持下,大湾区将会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发展前景亮丽。随着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越趋紧密,通过投资助力区内不同优势行业的发展,除了为区内发展增添动能,也为香港带来经济和社会收益。

此前,澳门就联手广东,在2008年启动运作主要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又称“粤澳基金”)。2020年,澳门特区财政储备将“粤澳基金”2018-2019年度的投资收益,合计约4亿元(人民币)调拨回澳,进一步增实了其“家底”。

香港财政储备如何支配与管理,和如何获得回报一样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有声音认为,香港应当着力解决土地与人口的发展矛盾,加大对战略性土地资源的投资。

2021年,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计划在香港北部建立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开拓更多土地作房屋、创科及商业发展。如今,北部都会区建设再迎新进展。

陈茂波在此次财政预算案当中表示,将从“未来基金”累积收益中预留1000亿港元,在基本工程储备基金下设立专项资金,加快推动北部都会区内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项目的进程。

陈茂波指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及“明日大屿”计划,将会是增加香港土地供应的重要举措,可大量增加房屋供应。其中,北部都会区将会提供大量可作创科用途的土地,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

相关阅读:

深读|澳门最新财政储备公布,十年如何攒出6500亿家底?

出品:南都省情新闻部大湾区工作室

主持: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实习生 罗紫阳 杨婵 黎子延

编辑:王诗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