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广州”名家讲座:晚清官府怎样管治广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直播
原创2022-02-26 16:37

晚清官府如何管治广州?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邱捷花了十数年阅读晚清县官杜凤治(1914—1883)在广东当政十几年间(1866—1880)留下的数百万字日记,对晚清广州城市管治体制,官府如何维护广州治安等做了大量研究,2月26日,邱捷上线“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直播,开讲晚清广州城市管治体制。

微信图片_20220225140137.jpg

杜凤治是个什么人?讲座中,邱捷介绍道,杜凤治为浙江山阴人,举人出身,曾任广东广宁(两任)、四会、南海(两任)等县知县,罗定直隶州知州与佛冈同知。两次任南海知县,任期共5年多。在任南海知县期间,管治半个广州,兼顾佛山,以及南海的乡村地区。

《杜凤治日记》有什么价值?邱捷解释说,《杜凤治日记》是杜凤治在广东为官十几年间写的日记,也是篇幅最大的州县官日记,有41本,点注本370万字,十几年记录连贯,记载详细,邱捷认为他的日记“为写而写”,毫不隐讳。日记里有趣的细节很多,尤其杜凤治写到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既详细又生动。有关广州的记载也很多,比如观音山、南海神庙、藩署鹿园(今南越王宫署遗址),等等。这些日记为陈泽泓“广州迎春花市风俗民国时期才形成”提供了有力证据。透过这些日记,可以折射晚清广州城市管治体制的诸多特点。

微信截图_20220223100610.png

杜凤治日记。来源广东人民出版社《杜凤治日记》。

晚清广州城市管治体制特点?邱捷介绍说,当时没有广州市的建置,一般称广东省城,英文是Canton。晚清时期广州老城区东到大东门,西到西门口,南到大南路,北到今中国大酒店附近的大北门。大南路以南是新城,西门外是西关,还有“河南”一小片。这些就是城市区。大东门、大北门、小北门以外就是乡村区。当时的广州城区主要由南海知县、番禺知县分管,番禺管东半部,南海管西半部,以双门底为界。新城区广粮通判也管,旗人区由广州府理事同知管治。西关有南海县丞衙门。但南海、番禺两县对这些地方仍有一定管治权责。当时有权责管治广州的 “在编”文官只有十来个人,协助杜凤治管治广州的文官,副手只有南海县丞,下属典史和河泊所所官两个。“都是芝麻官”。

微信截图_20220223094627.png

晚清广州内城外城地图。来源《广州历史地图精粹》87页

微信截图_20220223094645.png

晚清广州地图。来源《广州历史地图精粹》80页

邱捷介绍,晚清时期,有外国人估计广州人口200万人。而杜凤治的调查记录为“米埠在省城每日卖米7000担”,也就是闲杂的80多万斤,但不包括衙门、驻军等人的食米。由此可推算当时广州城区人口超过百万。

当时的广州人生活水平如何呢?邱捷介绍,晚清时期广州城区小,街道狭窄,有街闸。晚上城门、街闸关闭。住房绝大多数是单层砖木结构,人均居住面积很小。普通人谋生艰难,难得温饱。粮食、其他食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很贵。书籍也贵,一套《廿四史》需要白银200两。房价不贵,房租却很高。西关繁华之地68间铺屋,平均只值400两银。省城带大花园的著名官员宅第,值4200两银,等于40万斤米的价格。换算成现在的价格,买40万斤米约要120万元。由于老百姓谋生艰难,因此盗贼多,治安差。因此,清朝用严刑峻法维持治安。对抢劫犯实行“就地正法”。邱捷在讲座中给出了一组数据作为比较,“广东全省每年因其他罪名定死罪的不超过二三十人,但杜凤治经常在今日珠光里(地图标为“杀人地”)一带监斩的抢劫犯,每年就有千人以上”。

邱捷介绍,由于清朝没有财政预算制度,大部分公务经费没有来源。用于上司衙门以及公务支出的费用,南海县每年至少要10万多两,杜凤治俸禄加养廉,也就是工资加津贴,不到1700两,只能设法另外自筹经费。南海县“编制内”衙役只有百多名,每名每年6两银。衙役自行寻找“帮役”, “帮役”超过几千人。

晚清官府如何维护广州治安?邱捷介绍说,晚清时期,在维护省城治安方面,应对火灾和盗劫案最为重要。同治十年(1871)。省城双门底陈李济失火,杜凤治与番禺知县以及布政使、广州知府等官员都赶赴火场。晚清官府没有消防队伍,民众自己灌救。各街置备水车、水龙,雇请专门负责防火、救火的人员。官员率衙役、兵丁督导救火,防止趁火打劫。拆毁部分房屋截断火路,就必须官员决定。灾后官府会调查起火原因,开展抚恤、救济等工作。南海知县属下只有衙役,没有兵勇,主要由武营负责城市巡查和缉捕盗匪,但南海知县也有责任,派衙役会同武营缉捕。同治十年(1871),西关打铜街劫案,劫匪逃脱。杜凤治等受到处分。缉捕了一年多,仍捉不到劫匪,导致多宗劫案都是不了了之。

微信截图_20220223094702.png

1860年,广州双门底街道。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上,晚清官府又是如何做呢?邱捷举例说,光绪三年(1877)七月,双门底新会童生与店伙、街坊冲突。同一天西关玉石行工人与店伙、街坊冲突。广州知府、两首县知县等很多文武官员迅速赶往处置。邱捷认为,晚清文武官员对突发聚众闹事警惕性相当高,也有应对机制,反应迅速。

讲座中,邱捷还就晚清居民集廟议事制度,外国因素对广州管治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想了解更多讲座的内容,点击下面的链接可完整观看。

https://m.mp.oeeee.com/live/5206_f01d9edf67a42592.html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系列活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广州图书馆举办,该系列讲座旨在厚植城市人文情怀,让广大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采写:南都记者 卫志凌 通讯员 颜戴丽 郑爽

编辑:卫志凌

编辑:卫志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文史广州”系列名家讲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