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东,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马安堂社区的一个城中村。今年以来,因为新冠疫情,这里经历两次封管控。南都记者也分别在两次封管控时深入侨联东,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状态。那么,在侨联东,工作人员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最忙是什么时候?最忙时做什么?南都记者选取了侨联东普通的一天,带你看看防疫工作人员的24小时。
7时~9时
一天之计在于晨,指挥部例会准时召开,综合协调、公共卫生、封控安保、物资保障、快递配送、医疗疾控、应急处置、核酸采样、片区服务各组通报工作进度、关注事项及存在问题,例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并对一天的具体工作作出安排。
会后,工作人员迅速根据例会部署,发布温馨提示,主要包括封控管控政策说明、核酸检测注意事项、快递配送注意事项、区域秩序等。
9时~11时
为了做好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几乎每天都在这个点开展防护标准培训。专业人员对需要深入封控管控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防护服穿脱集体培训,并强调防护标准情境(进入管控区必须采取一级防护标准,进入管控区楼栋或进入封控区,必须采取二级防护标准),随后对各个片区服务组的工作人员逐个片区重点培训。
与此同时,各片区前线指挥部也在部署服务居民、扫楼、核酸检测等事项。24小时热线和心理咨询热线也到了最忙的时候。工作人员用温柔的语气,不厌其烦地安抚居民的焦虑情绪。对于居民的问题,能解答的当场解答;需要解决或跟进的问题,工作人员会通知片区服务组上门服务,并持续关注问题解决进度;无法予以解答的,及时报指挥部协调处置。热线的工作人员会汇总收集群众诉求,归纳总结类型及答复,上报街道党群服务组。据悉,为更好地指导接听回答工作,街道出台了《服务热线回复指引汇编》。此外,根据出现频次最多的情绪焦虑问题,开发《侨联东疫情封控管控区隔离期间焦虑情绪调节管理手册》,向隔离群众发布,帮助其自我调整。
11时~13时
这是快递配送最忙碌的时段。工作人员用“三关十四架”来总结这些快递的流转。
第一道关,封控管控区岗亭设置醒目标识“快递投放点”,悬挂喇叭反复提醒:不要跨楼栋跨房间拼单;同住人同一时段在同一间店下单;不要自动隐藏地址,下单时备注好详细地址,并提醒快递小哥“存放至侨联东一号岗分拣区”。
第二道关,1号分拣点,专人值守提醒快递小哥填写清楚地址及联系方式,并设置缓冲区应对多名快递小哥在内填写。
第三道关,2号分拣点,专人值守核对精准地址。
整个侨联东,设了14个货架。12个片区内各有一个,另有一个专门的设医疗用品和贵重物品专用架及滞留物品专用架。每一个货架都有一个抗台风级雨棚防止快递淋湿,并配备摄像头全程监控,实现分拣过程可溯源。
投送快递的工作人员有两班,一班32人,并配备了八辆电瓶车。每一天,都有三个时段(7:00—9:00、11:00—14:00、18:00—20:00)统一配送到每个楼栋的一楼货架。各种原因导致送达不了的快递,由电瓶车运回滞留物品专用架,并且有专人通过“四查找”(查找在住人员花名册、查找物业管理处、查找房东、查找快递公司),尽量找到收件人。
这个时间段,也是忙碌了一个上午的工作人员的午餐时间。
13时~17时
这个时段的主要工作是扫楼和核酸检测采样。在前期建立的入户摸排基础上,工作人员迅速掌握了片区内所有的登记人员数据信息。经扫楼摸排,确定实际在家居住人数,并完成全部居住人员的信息录入及核酸检测。通过系统上的数据比对,一旦发现有居民当天没做核酸检测,立刻电话或上门咨询情况。
这个时候,也是人员返回的高峰时段。指挥部专门新设西侧门岗(杨美地铁口旁),作为唯一指定返回居民入口。(注意了,管控期间,侨联东只进不出)
17时-19时
快递配送第二个高峰时段到了。疾控督导继续开展。工作人员开始晚餐。
21时~23时
工作人员忙着整理数据,制作日报,安排值夜人员……
23时~1时
指挥部值班领导带领值班人员夜巡,24小时热线继续忙活......
1时~7时
忙碌了一天的片区服务工作人员,夜晚继续开展服务。他们也许在帮助居民修复烧坏的电线,也许继续在为居民送物资,也有可能在开展上门心理服务。
后记:
在侨联东每天繁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文字显得很苍白。因为它无法细致地触及到每一刻发生的事儿。
侨联东封管控了两次,这里的故事很多。或许,这里的防疫工作人员只是故事的配角,但在一天有一天的故事里,他们摸索出了防疫的经验。这份经验,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中,显得尤为珍贵。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通讯员 陈瑜丰
编辑:曾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