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长征情报破译传奇,《乌江引》揭秘长征胜利背后的密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2-03-04 16:22

南都讯 《孙子兵法》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反映在战争中,要达到“知己知彼”离不开情报工作的突破。

近日,长征题材重磅作品《乌江引》在北京、广州两地同步首发。以“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破译主力的中革军委二局为主线,记录下发生在红军主力1935年1月初突破乌江、3月底南渡乌江之间这场长征途中最为关键、最有戏剧性的篇章,其间包含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和四渡赤水等大事件。

该书是在大量解密档案及“破译三杰”后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甫以文学想象写成的,描述了中革军委二局利用早期无线通讯技术侦收敌台信号,几乎成功破译了国民党军的所有密码情报,为红军一次又一次突破重围、绝处逢生的经历。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在《人民文学》杂志社2022年第3期同步刊发。

微信图片_20220301194909.jpg

《乌江引》在北京、广州两地同步首发。

虚实结合

重现长征背后的破译高手

这部小说分“速写”和“侧影”两部分,前者是军委二局匿名者的战地笔记,后者是今人对这段秘史的艰难寻访。小说用虚实相间的复调笔法再现历史,巧妙勾连起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整个二十世纪革命史。作者庞贝坦言,创作这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次回望。

庞贝早年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曾在解放军总参某部的总部工作,而这一系统的前身就是红军时期的中革军委二局。

基于自身的职业背景和创作实力,在长征密电大量解密之后,庞贝便决意创作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也是一场人类身心极限状态的超常实验。七天七夜不睡觉是什么状态?但你必须破开那些密码。”庞贝说,遵义会议之后的第一仗是土城之战,党和红军多少精英人物都陷在那道山谷里。战地侦收,就地破译,必须立马破开。然而奇迹发生了,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这几位智力超群的破译高手,他们就在那炮火轰鸣的阵地上破开了,于是有了一渡赤水。

“战胜强敌不是没有条件的,是绝对有条件的,准确、及时的情报是很重要的条件。”长征密码情报史专家陈伙成评价,这是一个极其揭秘的问题,如果不是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密码被取代,就没有这本书。

扎根生活

重走长征路回溯革命工作

书名《乌江引》也包含深意。其中“引”字首先是长征路线图的形象呈现。其次,军委二局破译的情报在为红军行动指引路线,因此“引”也有牵引的含义。

写作过程中,除了研读大量的历史资料之外,庞贝还努力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多次赴瑞金市云石山乡、遵义市乌江镇、延安市中央军委二局旧址现场感受革命前辈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景。

令庞贝印象深刻的是,与邹毕兆的女儿通话的时候,她透露的一个细节:邹毕兆到延安之后因为脑力过度,大脑实际上已经受伤了,再也不能做破译工作了,以至于当面跟他说事,他都要用笔记下。直到去了前线,身体才有所恢复。

“我听到这细节也很吃惊,想不到这群脑力超群的人最后也需要用笔记下东西。” 庞贝表示,最初的动机是想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记录下这一段历史。在作品第二部分,从“侧影”这个角度切入则是想进一步在记忆、身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这本书通过秘密战线情报工作的描述,精准地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把我党参与长征的一批先烈们为中华民族与人民利益留下的辉煌历史,用生动的笔触写清楚、写精准了。”中国出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邬书林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陈思 杨淳子

编辑:王美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