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新时代“红头巾”是最美巾帼奋斗者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2-03-07 20:44
微信图片_20220309134221.jpg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既是融汇大湾区文化的一束光,也是现在通往未来文化的一条路。”曾小敏是当今粤剧界新一代领军人才,近年来,她带领广东粤剧院,不断在传承中推陈出新。从《白蛇传·情》的破圈尝试,到《我是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的初步实践,在粤剧的“出圈”、跨界融合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南都记者连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谈谈粤剧的继承与创新,畅谈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谈建议

聚焦戏曲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

微信图片_20220307163005.jpg

南方都市报作为来自文化领域的代表,谈一谈近五年来,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曾小敏广东文化建设的每一点变化和进步,都向着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了一步。五年时间在文化主管部门和各界媒体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让更多的市民更年轻的文化爱好者充分的加入全省文化建设的大军当中。每个人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甚至更多的是建设者,当然有一部分成为各自领域的引领者。

全民参与,全心投入,全领域成果显著,逐步形成了由广东岭南特色同时集聚国内顶级水平的文化现象和表达。广东特色逐步形成广东模式,成为基于文化优势的引领下经济繁荣发展的成功模板。

南都今年的建议关注哪些方面?具体有哪些建议?

曾小敏:推动优秀戏曲作品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关乎文化自信的树立和中国价值的有效传播。我今年的提案会聚焦于鼓励戏曲创作和海外传播,及戏曲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

鼓励戏曲创作方面,建议成立戏剧创作数字库,激励更多编剧从时代之需、中国之变、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建立可供重点院团创作排演的剧目剧本库;政府支持将具备剧本创作能力,舞台创意实现能力,国际化视野转化能力的专家学者固定为专业院团的合作备选机构,方便在新剧本创作时有更多选择更顺畅的沟通和更突出的成果;借助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形成当代的戏曲剧集的编撰和总结。成立戏曲作品创作传播专项基金,对重点题材作品进行“创作、演出、推广”一条龙扶持政策,尤其推动戏曲在海外的持续推广传播;共建新媒体戏曲频道。

基于对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和责任,立足高水平文化建设的思考,建议成立全日制的广东戏曲学院,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招生,对标中国戏曲学院或上海戏剧学院的设置。结合广东本土的戏曲特色,开设戏曲编导演音美等专业教学,进而针对大湾区各剧种进行拯救式保护,对专业艺术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实现各优秀剧种的特色化发展,做到齐心合力、系统科学、持续规范开展教育和演出工作,以高水平戏曲文化建设致敬时代。

谈粤剧

推动粤剧继承与创新

微信图片_20220307163011.jpg

南都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从湾区视角看,如何释放岭南粤剧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曾小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这些年,也是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大湾区经济文化逐步形成独有特色时期。

湾区的视角应该是世界前沿的视角。应该是放眼世界又能审视自我的视角。这是从这样的维度和不同的角度看粤剧的成长创新,感受粤剧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活力。

粤剧文化的凝聚力来自各地粤剧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共同努力;粤剧的辐射力更要得益于每一个有机会触碰粤剧,走进粤剧的朋友和媒体人的全心参与。

《白蛇传·情》的破圈尝试,《我是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的初步实践,还有近年来的跨界融合,是粤剧凝聚力和辐射力潜能释放的另一个体现。

南都近年来,你在粤剧的“出圈”、跨界融合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谈谈在这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曾小敏不忘初心、不拘一格,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是对粤剧传统精神的尊重与体悟;不拘一格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粤剧继承尤其是创新的探索和尝试;不辱使命是作为一个粤剧从业人员基本的责任担当。

南都对于粤剧的创新发展,有什么设想和工作计划?如何进一步破除粤剧发展困境?

曾小敏我个人感觉粤剧创新发展的困境已经在过去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当中,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现在面临的恰恰是再继承、再发展的全面思考。

一方面进一步充分学习、理解和保护粤剧的传统精髓,同时结合过去几年的实践经验,继续将成功的经验发展延续。

谈女性

女性是危难之时的中坚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307163016.jpg

南都三八妇女节到了 ,你塑造过很多不同时代中经典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有什么共性?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曾小敏无论是穆桂英、冼英、还是三水“红头巾”女性,她们身上都具有东方女性之美,她们自强自信、不畏苦难,身上浸润着真、善、美。

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谯国夫人》中的冼英爱国、爱民的大义之举,体现出岭南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民族团结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而《红头巾》里下南洋做建筑女工的三水女性,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是中国精神在世界的一种展示和认可。“红头巾”不仅仅在那个时代,而是在每个时代,承担职责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特有的。

南都文艺作品如何创新传播这种女性精神

曾小敏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打造新时代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戏曲作品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为了让更年轻人喜欢粤剧,我们推出了多部新编剧粤剧,推出国内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还将《花木兰》《玉簪记》等经典剧目“提纯”,在尊重原作基础上,进行清新唯美风包装。在筹备中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也从舞台艺术到电影美学的跨界,从舞台空间的虚拟性到电影画境的具象性,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新编粤剧《红头巾》,从女性角度入手,深度挖掘和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女性结群下南洋当“红头巾”谋生养家的特有历史现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表演不仅结合了传统粤剧传统唱腔和身段,还融入了现代舞和摇滚说唱等不同的艺术元素,让观众在享受粤剧传统艺术表演的同时有了更现代、更多元的感官感受,耳目为之一新。

南都你眼中的新时代女性是怎样的?

曾小敏当下,大量优秀女性魅力涌现,她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她们自信进取、奋发有为、创新实干,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她们是最美的巾帼奋斗者,是新时代的“红头巾”。

南都今年有什么新的计划?

曾小敏三八妇女节,我们将启动粤剧《红头巾》全国巡演,接受全国观众的检验,用“红头巾”精神唱响民间风气。

同时我们在进行新作品的创作上,加强与各新生力量,尤其是文化新表达的沟通和融合。未来希望打造更多能够留得下来,传得下去的作品。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因,要创作更多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更多年轻人愿意接受的文艺作品,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图片:广东粤剧院供图

编辑:刘芳,李春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寻找新时代的“红头巾”
2022全景看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