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养老产业有什么特点和挑战?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2-03-07 21:58

南都讯 2013年普遍被养老产业界认为是养老元年。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保障法》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养老产业迅速发展。此后的多年时间里,由国务院和部委一级发布的事关养老的政策文件多达上百份,为老年人权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作为我国第一世界级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产业成为多项政策的试点地方,有着行业风向标的意义。历经8年发展,湾区的养老产业已有清晰轮廓。

于3月4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七届广东省养老服务高峰论坛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实战论坛上,来自广东省及各地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养老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企业家、从业精英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脑力激荡,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多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谈了我国养老产业当下面临的发展挑战和机遇,一致看好湾区养老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ef35e581ba30e26299ca7e1fc521c12.jpg

“聚集性是产业发展的特征。”在我国区域性的养老产业中,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认为,长三角是发展水平最高的,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因为毗邻港澳,香港和澳门的优秀养老经验在湾区城市中传播开来。这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的一个特征。

11d0cc1e6f9838fcf21b484b4d06fcf.jpg

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

吴玉韶同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产业特点体现出了精细化、品质化和个性化。他认为,这代表着养老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养老产业发展要从‘养老’转向‘享老’。”吴玉韶表示,‘养老’是基本需求,‘享老’的需求更高,更加注重参与和享受。例如,老年人并不意味希望享受现有的养老服务,也希望能够继续发挥余热,投入到产业的发展中来,希望能够在社会的一些岗位上作出贡献。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博士谈了关于产业和政策关系的看法。她认为,养老产业本质上是市场主导,由供需关系决定,而政策支持是排第二位的。如果将二者位置对调,则养老产业会出现和其他部分产业一样的情况,即盯着政策补贴,却最终“见光死”。

cc34b5dbda561c10dd77f32102537f4.jpg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博士。

就政策的引导方面,乌丹星认为,更应该遵循产业先发展,政策紧跟上的原则,对那些能够得到市场认可,并且有了一定成绩的产业给予“真帮助”。

“灵活性”是乌丹星认为湾区养老产业最大的特点。她认为,当中原因和湾区个体经济占比高密切关联,亦构成了湾区养老产业的显著优势。同时,对养老产业发展构成极大挑战的老年人群支付能力问题在大湾区中也有相对良好的情况。

此外,粤港澳湾区有独特的岭南文化,影响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城市群内部的碰撞与融合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机遇。在同源文化及语言共通背景下,她建议,珠三角城市可发展成为港澳的人生后花园,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吸引港澳老年人前来养老。

广东省养老服务高峰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七届,成为政府了解市场,市场了解政策,产业人士沟通的桥梁纽带。记者了解到,我国养老产业的庞大规模和可期前景不仅吸引着国内产业人士的争相涌入,也吸引着国外资本的参与。

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杨波介绍,当前已有不少的国外资本入局我国养老市场。其常见的合作模式,包括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连锁型的规模化运营,多以高端路线为主。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也扮演者牵线人角色,引进了不少国外优秀的养老经验。

c1463fc99730f2096193a1c3a212e31.jpg

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杨波。

过程中,我国养老产业从学习国外养老的硬件,到养老理念,正飞速发展,并在部分领域实现超越。

据介绍,广东省养老服务高峰论坛连续举办七年来,集政策指引、学术理论实证研究、商业实践于一体,累计吸引超6000专业人士参会,覆盖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机构、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贸易等全产业链,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科研院校、医疗康复机构等单位共计1800余家,已成为我国养老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大型交流平台之一。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编辑:代国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个人养老金制度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