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异常、身体水肿、高血压……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可要小心肾脏出了问题!慢性肾脏病是当前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一旦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很多患者只能通过透析来维系生命。随着腹膜透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这种方式代替传统的血液透析。在科技与医保的共同推动下,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智慧腹透系统”让居家腹透成为可能,并逐渐向全省推广,惠及更多患者。
几十元的检查建议每年都做
全世界有八亿五千万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病,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在中国,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高达10.8%。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举办了肾内科世界肾脏日主题活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向大家强调了肾脏病早筛、早防、早治的必要性,提倡通过智慧医疗、创新医疗模式,为广大肾脏病病友谋福祉。据肾内科王文健主任介绍,当发现尿液颜色异常、身体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时,很有可能就是肾脏病,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而肾脏作为身体的“污水处理厂”,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甚至自身“叛变”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引发免疫性肾病。据段文娟副主任医师介绍,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免疫性肾病是IgA肾病,其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狼疮性肾炎也是免疫性肾病之一,因其多发于生育期女性,也称“美女病”,除了肾脏病的常见症状,还会出现间断发热、蝶形红斑、光过敏等症状。王文健主任建议,最好每年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几十元的尿常规、血肌酐检查即可检测出大部分肾脏异常。
腹透医保费用已经基本覆盖
据悉,一旦出现尿毒症,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腹膜透析(简称“腹透”)和肾移植。数据显示,我国血透和腹透患者的人数比例约为7:1。为何更多人选择做血透?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叶智明表示,除了身体条件的限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患者害怕腹透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叶智明
而得益于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居家腹透的操作十分简便,老年人也能快速掌握。2020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智慧腹膜透析中心,推出智慧腹透云慢病管理系统。“患者在家透析的时候,可以把自己透析的情况及时拍照上传到系统,系统也会自动记录每次透析的相关数据,这样我们的医护人员就能及时了解,并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患者。系统里也设定了一些预警值,当患者的某些指标异常时,系统就会发出预警,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干预,降低居家透析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叶智明主任表示。专业医生的远程医疗加上智慧腹透系统的监控预警,可以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医疗保障。
治疗费用也是患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叶智明主任介绍说:“以前透析的医保报销比例比较低,但去年开始,广东省对腹膜透析的医保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的报销比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尿毒症患者的负担。” 据了解,广东于去年8月15日起全省统一执行腹膜透析治疗费用包干支付,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每月医保包干总费用提高到7932元,含配送到家的腹膜透析液、腹膜透析治疗指导等费用。目前,腹透患者需要的耗材、治疗药物、检验、接受医生服务的费用等,医保基本全覆盖,大大减少了个人负担。
今后将向基层推广
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梁馨苓
随着居家腹透普及度的提高,广东省腹透病人的比例也从前几年的10%上升到现在的23%。“以往腹透的医疗护理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有些基层医院还无法进行腹透手术,也不会管理腹透病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梁馨苓介绍,“去年在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专委会的推动下,腹透的医保政策方案落地,我们明显看到各地市开展腹透的积极性以及医疗队伍的稳定性得以提高。”越来越多的基层医护人员接受远程知识培训,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有足够的能力管理腹透病人,居家腹透的方式得以向全省推广。 “目前省医腹透中心有20%~30%的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回到了当地,接受当地医院的随访和观察。”叶智明主任补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腹膜透析。腹膜透析需要依赖于患者自身良好的腹腔环境,在腹腔放入几千毫升的腹透液之后,患者仍能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并且要手眼协调,掌握腹透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果患者的腹腔做过大手术、肠道梗阻粘连、肺部有严重疾病等,都不能用自己的腹腔完成透析,此时血透的方式就更为合适。梁馨苓主任表示:“透析应该是多元化的,当腹膜功能完全衰退后,可能就转换成血透;当血透对心血管造成影响时,也可以转成腹透。这才是透析代替肾脏功能的合理方式。”总之,患者使用哪种透析方式,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患者个人意愿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最佳治疗方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世界肾脏日主题活动现场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肖童丹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婷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