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惊叹:从新手到榜首,中国如何迅速崛起成冬残奥强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地球
原创2022-03-13 20:50

北京冬残奥会3月13日收官,中国以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在金牌榜、奖牌榜上均高居榜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外媒赞叹中国参加冬残奥会20年来“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已经成为冬残奥会的新强国”,并分析中国特色的成功路径。

封面.jpg

法新社当日的报道以“从初学者到冠军:中国在冬残奥会上崛起”为题,援引长期关注残奥会的观察人士的话认为,中国在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离不开对冰雪运动的投入和推广,为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所搭建的平台以及运动健儿的拼搏努力。

文章称,中国队2002年才首次亮相冬残奥会,直到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才夺得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轮椅冰壶金牌),这也是中国队此前五次参加冬残奥会收获的唯一一枚奖牌。

微信图片_20220313194914.jpg

法新社的相关报道

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的预算为10亿美元,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冬季冰雪运动中。该智库指出,与之相比,夏季奥运会表现强劲的澳大利亚队体育预算仅为1.24亿美元,而美国运动员完全是私人资助。

拉夫堡大学运动心理学研究员萨拉·斯沃博达(Sara Svoboda)表示,中国的成功或许反映了其强大的战役规划和使用来自军事的心理策略。她告诉法新社:“中国队的强劲表现可能是整个残奥会阵容(包括支持人员)一致愿景和使命的结果,这有助于动员努力,创造一个总体愿景,推动整体团队向前发展。”

被应聘为残奥高山滑雪中国队主教练的意大利人达里奥·卡佩利(Dario Capelli)表示:“中国人的想法是:当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时,他们就要达到最高的目标。他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微信图片_20220313194143.png

残奥高山滑雪中国队主教练达里奥·卡佩利

作为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推动者与见证者,卡佩利感慨地说,要把一群初学者变成冠军,就必须回到基础上。

“四年前我刚来中国时,几乎是从零开始,没有队员,缺乏完整的训练体系。通过几年努力,我们让这些从无到有,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卡佩利表示,“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最近11个月来的每一天都是:滑雪训练,滑雪训练……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

卡佩利和队员们朝夕相处,四年时间里建立了深厚感情。他说:“我爱这群中国运动员,他们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情,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怕困难挫折,从不轻言放弃。”

路透社的标题是“冰球——中国的快速崛起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获得历史性铜牌”,报道聚焦首次参加冬残奥会的中国冰球队4:0力克韩国队,创历史夺得铜牌。

微信图片_20220313194904.jpg

路透社的相关报道

路透社说,中国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赢得了大量奖牌,但他们在12日击败韩国获得的这枚冰球铜牌可能最终成为最令人难忘的奖牌,因为这支冰球队才成立几年,缺乏在这项冰上运动中的血统。韩国队是上届平昌冬残奥会铜牌获得者,比赛经验丰富,并常年与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强队训练比赛,实力不俗。

“我们在2016年组建了球队,从那以后我们基本上一直在闭门训练,”中国队前锋汪之栋接受采访时说,“大概有三年没有回家了——都是因为我们在追逐这个梦想。今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都很激动,也很开心。”

“我们真的要感谢国家在残疾人运动事业上的大量投入,并为我们创造了如此良好的训练环境,”汪之栋补充道,“感谢团队中的每个人以及我们的教练团队为指导我们付出了这么多。”

实现四连冠的美国冰球队员也表示对中国队员印象深刻。“再过几年,他们将成为一支非常非常优秀的球队,”美国冰球队前锋约书亚·米谢维奇(Joshua Misiewicz)告诉路透社,“我认为我们只是在技术方面超过了他们,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他们会为金牌而战。”

中国作为东道主,是否也是创造佳绩的一个因素?前澳大利亚精英田径教练、现为昆士兰大学的学者克里夫·马利特(Cliff Mallett)说,主场优势可能会激励一些运动员达到更高的竞技强度,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会增加压力。

“我认为在主场竞争会是有利的,因为中国人在亲人、朋友面前代表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他们的社会认同感非常强,”马利特告诉法新社,“当然,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我认为一些人会感受到这种压力,也可能表现不佳。”

微信图片_20220313194146.png

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国选手刘思彤(右)

法新社采访中发现,中国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甚至让本国的一些运动员也感到意外。“在本届冬残奥会之前,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水平,”女子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上获得两铜一银成绩的27岁中国选手刘思彤说,“因为我们最近几年很少出国比赛。”


采写:南都记者 史明磊

编辑:史明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