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是市中心区,山环水绕,名胜古迹众多,自隋以来逐渐形成的“一街两府”古城文化底蕴丰厚,依江傍湖的天然水韵有着独特的自然魅力。然而近年来,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以西湖为中心,辐射江南、桥东、桥西辖区内的古街巷、古建筑、古遗迹等没能很好地“串珠成链”,影响了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和城市能级的提升。
惠城区政协委员、致公党惠城区总支副主委、三栋镇副镇长韩林松表示,惠城区打造“岭东水韵”文旅名片有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深厚的人文历史优势。悠久的文物遗产优势。鲜明的持续改造优势等基础优势。
为打造“岭东水韵”文旅名片,韩林松建议高起点规划“大西湖”空间格局,将“大西湖”划分为“一湖两江四街四组团”空间发展格局。“一湖”即目前的西湖景区;“两江”即东江、西枝江以及新开河,两江旅游资源丰富,可让水、城、人、文、景互联互动;“四街”即祝屋巷、北门直街、金带街和水东街等四条历史文化街区,可通过“一街联片、四街联城”构成“岭东水韵”壮丽的游览观光带;“四组团”即桥东半岛组团,囊括东坡祠、铁炉湖、东湖旅店、民国将军府等;桥西的滨水组团,囊括老造船厂、沙下惨案纪念碑、明代古城墙、宾兴馆等;江南的文化遗址组团,囊括游龙山、横槎小隐、白鹤衔书、丰山公园、陈炯明史料馆等;龙丰山地组团,包括高榜山、紫薇山、红花嶂、植物园等。对这一空间格局,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创公司来设计、建设、运营,全力打造惠州文旅产业的“新航母”。
要着力打通“江湖”航道,实现西湖、东江、西枝江与金山湖“两江两湖”之间的互联互通。在西湖专班规划整治的基础上,建议逐步增加两岸的泊位码头,方便游客“上船观景、下船消费”,把桥西的“九街十八巷”、中山公园,桥东的“水东古巷道”、东坡故居,江北的古渡码头、千年大云寺,河南岸的蚊山小西桥、嘉祐寺等,以“登陆码头”为承接点,一并纳入航道旅游线路中。重新规划东江夜游路线,可“由东江泊位码头,绕合江楼进入西枝江,看昔日县、府两城遗址;再进入新开河,游人工河道,看新城建设;最后驶入东江,如此串联“两江一河”,形成闭环,进一步丰富东江夜游特色,提升夜游质量与品味。
要破解交通难题,建议规划环湖单行线,开通环湖旅游观光车;在菱湖片区、下角青少年宫片区,建设大型地下或地面停车场。要加快建设“大西湖”旅游集散中心,开辟“岭东水韵”文创“大走廊”,串联西湖周边所有景点。
要深度挖掘水东街的商埠文化、骑楼文化,金带街的科举文化、家族文化,祝屋巷的宗教文化,中山公园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体现惠州风土人情、彰显文化图腾的文旅IP,创造有核心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对祝屋巷、水东街、金带街等现有文创产品,要进行深度包装和推介,努力提升文创产品的特色、档次、规模和效益,逐步形成品牌。充分用好各类宣传媒介,把惠城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宣传出去。着力打造“不夜西湖”新品牌,推动消费升级,使西湖夜市成为大湾区著名的夜市之一。
采写 南都记者杨振华
编辑: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