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木棉王”怎么管养?广州中山纪念堂全园树木“上云”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2-03-16 20:17

南都讯 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温文熹 “听见花开·红棉颂”——2022广州中山纪念堂首届木棉文化节于日前拉开帷幕,将持续至3月20日。文化节期间,中山纪念堂首次公布了全市首个绿化资源智慧管理系统,对园内包括木棉树在内的古树名木实现科技化、数字化在线养护。

微信截图_20220316175457.jpg

2022广州中山纪念堂首届木棉文化节于日前拉开帷幕。

树龄最老“木棉王”已有350多岁高龄

在本届木棉文化节,市民游客除了可以观赏中山纪念堂内木棉树的美态,还能深入了解认识每株木棉树。中山纪念堂园区内的23株木棉,基本呈对称分布,各自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故事。其中树龄最老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是位于园区东北角的“木棉王”,而最年轻的则是东华表3株2017年种植的“小”木棉。

“木棉王”栽植于1669年前后,树高约27米、胸围约6米、平均冠幅约33米,不仅是广州市古树名木之一,在2018年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中国最美古树”遴选活动中,获得了“中国最美木棉”称号,这也是“木棉王”称谓的由来。

由于植物基因、气候、生长环境等的不同,木棉还有其他的花色,如中山纪念堂东车场就伫立着一株橙色的木棉树,这棵木棉胸围约3米,树龄50岁,是古树后续资源之一。每年园区木棉盛开,在一片红云中,它黄橙橙的花色如同一抹阳光,尤为独特,是园内所有木棉树中当之无愧的“最特别的存在”。

pic_784612

“木棉王”是中山纪念堂一景。

“木棉王”周边是全园木棉树冠覆盖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能成为广州著名的网红打卡点,除了这里有古老雄伟的“木棉王”和红盖蓝天的木棉花密度,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离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距离最近。

这片区域中最为“抢镜”的,就是位于主体建筑旁边的木棉。这株木棉胸围约3米,树龄58岁,是古树后续资源之一,它因其独特的低矮垂枝造型,和古建筑的元素距离得宜,两者交相辉映,常常受到各种镜头的青睐,不仅如此,每年在中山纪念堂盛开的第一朵木棉花都由它担当,是名副其实的“报春使”。

全园树木实行数字化养护和管理

在木棉文化节期间,广州市首个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发的中山纪念堂绿化资源智慧管理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不仅融合多种前沿技术实现林业园林科技化数字化养护和管理,更首次尝试通过“一张图”的理念打造树木管理“智慧大脑”。

所谓“一张图”,是指精准呈现树木分布的同时,每一株树木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或者二维码就可快速了解全园树木精准分布,以及树木形状、位置、类别、养护措施等情况,并实现树木养护适时提醒、量化评估和动态监测。

pic_784604

俯瞰广州中山纪念堂东北角,300余年树龄的“木棉王”。

“电子身份证记录每株树木详细资料,游客只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详细的资讯。同时也可以在园区内的屏幕显示端,浏览相关树木的电子身份信息。”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园林工程师黄霖霞介绍,系统建立后,将形成管理端和游客端。游客端还可以实现园区树木绿化3D导览、爱绿护绿科普宣传、树木灌溉施肥趣味互动游戏,增强市民游园的良好体验。

另外,今年广州中山纪念堂还委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对古树名木进行全方位“体检”,根据年度“体检”报告,为每株古树量身定制科学完善的保护措施,实施“一树一策”管理模式。

首届木棉文化节还有这些精彩

2022广州中山纪念堂首届木棉文化节系列活动从3月13日一直持续到20日,精彩纷呈,亮点众多。

亮点一:上新两大生态展,打造“无边界博物馆”

首度联手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中山纪念堂正门广场展出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可园博物馆创作的“诗情画意——岭南传统园林文化展”,让博物馆走进公园,打造了“无边界博物馆”。“春赏木棉花 观鸟纪念堂——生态摄影展”也同期展出。

亮点二:文化节送实惠,参与活动送超吸睛奖品

“春日烂漫 花开倾堂”短视频征集活动奖品更为吸睛。根据抖音或视频号发布记录春临华堂之美的视频点赞量,评选出各奖项,奖项总价值为高达1.8万元的演出票。此外,还开展“美景趣味寻踪”活动。在中山纪念堂游玩的市民游客在指定美景拍照点打卡,以九宫格图片形式在朋友圈发布并集赞100个,按集赞时间顺序前30名者可领取公益惠民演出票2张。

编辑:夏嘉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