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水陆画精品首度聚首广东,珍贵文物占比近70%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2-03-18 22:36

3月15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荟萃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民乐县博物馆、山丹县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水陆画精品的“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将展至7月17日。

据展览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学术期刊部副主任兰维介绍,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仪式最隆重的法事活动。水陆画是应水陆法会需要诞生的,具有特定功用的一种绘画艺术。中国水陆画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能够充分反映不同地域文化和传统习俗。水陆画工笔重彩,设色艳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蕴含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蕴。

微信图片_20220318164418.jpg

“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珍贵文物占比近70%,其中一级文物11件

这次展览遴选全国各地博物馆具有相当代表性的70余幅水陆画和道释画珍品,其中包括明天顺年间宝宁寺水陆画、明慈圣皇太后绘造水陆画等16幅宫廷水陆画以及山西、甘肃等地民间水陆画,珍贵文物占比近70%,其中一级文物11件,可谓重量级文物济济一堂。展览策展人兰维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展览的最大亮点是首次把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等多家水陆画主要收藏机构的精品,辅以不同品类的相关藏品,置于广东省博物馆平台上进行集中展示,从艺术、历史、民俗、宗教等不同角度挖掘水陆画的内涵与特色,为我们比较研究、分类鉴赏以及全面认识我国水陆画艺术提供了可能。”

800x501_623445b670fe2.jpg

展览遴选全国各地博物馆具有相当代表性的70余幅水陆画和道释画珍品。

展览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法相会”,通过水陆仪轨、“水陆缘起图”、黄箓斋仪、“十王图”等,重点讲述了水陆法会的产生与发展、道释画与水陆画的关系、水陆法会和水陆画借由文化交流之路远播日本和朝鲜半岛,宗教绘画艺术泽被邻邦。第二部分“艺苑奇葩”,从美学的角度呈现水陆画的各种形式、绘制技法与风格,这一部分的“艺匠群像”则从“人”的角度讲述了这些精美绝伦的丹青遗珍背后的“无名”工匠。第二部分的展品囊括了诸多典雅精致的水陆画,又增加了各种矿物展品,以更好地诠释水陆画的重彩丹青、历久弥新之特色。第三部分“水陆万象”着眼于水陆画的内容,为观众描绘了一幅由天、地、人三界组成的社会全像图,各路神祇纷至沓来,水陆画展品按照“正位神祇”“天仙诸神”“下界神祇”“地府冥司”排布,各类宗教器物也纷纷登场,共同呈现当时的社会形貌,进而体现水陆画以往教化民众的功用。第四部分“水陆余音”,总结了水陆画的国内外相关收藏情况,通过展示水陆画和书画装裱修复工具等,探讨了这类艺术珍品的保护传承之路。

首次集中介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水陆画

兰维介绍,由于年代久远,又经历过长期的烟熏火燎,水陆画大多已湮没不存,留存至今而又为人所知者并不多。又因其功能性强,仅供法会使用,所以就更鲜为人知。为此,展厅精心制作了水陆画视频,结合展览,首次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水陆画作集中介绍。此外,还播放书画修复视频,并开发制作水陆画修复互动程序,观众通过修复视频和互动程序,可了解包括水陆画在内的中国传统书画的修复过程,从而理解书画修复的复杂性和水陆画保存至今的不易。

此外,展览还拟开展三大教育活动,分别是神威镇八方——水陆画人物拓印活动、宝树撷华——菩提叶绘画体验活动及片纸匠心——画纸修复体验活动,从而让观众对水陆画的艺术特点产生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链接——

南北水陆画各有擅长

据展览策展人兰维介绍,在国内的水陆画收藏机构中,首都博物馆收藏明清水陆画350余幅,这其中,万历时期由慈圣皇太后绘造的作品尤为精美。本次展览即展出“关元帅像”等多幅慈圣皇太后绘造水陆画。

微信图片_20220318163631.jpg

明万历时期慈圣皇太后绘造水陆画《关元帅像》。


山西佛教文化兴盛,水陆画存量丰富。山西博物院现藏宝宁寺、太岳区明清水陆画四百余幅。其中宝宁寺水陆画为明代宫廷“敕赐”,有“镇边”的政治功用,在明清时期的水陆画中尤显特别。本次展览共展出山西水陆画36幅,其中宝宁寺水陆画11幅,均为一级文物,画作风格典雅,构图多变,技法完备,在宗教人物之外,真实地再现了明代社会的风俗世态,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宝宁寺水陆画中人物线描以铁线描、柳叶描、折芦描结合参用,笔法兼方带圆,行笔沉着流畅,线笔组织疏密有致,富有韵律感,并结合服装质地多有变化。其中神将和诸天五岳大帝极似永乐宫和青龙寺壁画。”兰维说。

微信图片_20220318163842.jpg

宝宁寺水陆画11幅,均为一级文物。


甘肃作为一个主要的水陆画收藏地,以河西地区最为集中。河西水陆画一般由当地民间画师绘制,但其技巧高超,与敦煌壁画的造型、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因其可移动性,故得“可移动的敦煌壁画”之称。此次展览将展出近20幅来自甘肃的水陆画,其中采用墨拓描金技法绘制的多幅水陆画,如“观音菩萨”“尊者六天地”等,独具特色,十分少见。据兰维介绍,这批水陆画来自武威地区,绘制时,先以深墨拓印,用金色勾勒线条,再对人物形象局部进行赋色。人物面部、胸部、手足敷以肉色,人物衣领、袖口敷以石绿或者靛蓝,此外人物的形态、服饰、祥云等都以线描形式表现,具有“白描”的特点。线条粗细、虚实结合,人物刻画准确生动,整体明暗对比强烈,使画面富有神秘的宗教意味。

除此之外,来自佛山地区的多幅道释画,以及广东省博物馆藏水陆画相关文物精品,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周正莹

摄影:何毅敏

编辑:周佩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