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世界经济将会走向滞胀,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代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2-03-19 17:27

南都讯 记者丁境炫 发自北京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3月18日《财经》杂志举办的论坛上表示,2022年之后世界经济将会走向滞胀,进入新的“三高一低”时代——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

1000.jpg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

朱民认为,当前全球经济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有相似之处。

回望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各国财政扩张加上货币超发,引起物价上涨,紧接着又发生了石油危机,美国以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称之为滞胀。

朱民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是对上世纪70年代的回放,当然细节不一样。首先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通货膨胀,虽然美联储正在进入加息通道,但美国在未来至少半年内通胀依旧会维持在8%左右的高位。而乌克兰危机又加剧了全球能源供应的紧张,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使各国PPI和CPI之间形成较大剪刀差,使下游企业的利润率在下降,德国日本美国中国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这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历史经常重演,我觉得世界经济正在走向滞胀。”

朱民介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三低一高”——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

而未来因为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供应链波动、收入分配恶化、美国经济不确定等因素,世界经济会进入新的“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滞胀情况。

朱民表示,2022年一定是“一个巨大的波动、博弈的、不确定的一年”,存在几个不确定性叠加:疫情仍在不断转移和蔓延、大规模政府宏观刺激等因素引起通货膨胀、乌克兰危机引起国际能源价格剧烈上涨、美联储政策激变可能引起动荡,同时很多国家的宏观政策刺激已经接近尾声,没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因此,2022年之后的世界经济金融,下滑和波动是应有之意。”朱民说。

面对俄乌危机叠加全球通胀,中国应如何应对?朱民表示,我国仍是一个大宗商品的进口国,外部环境会进一步拉大我国PPI和CPI的差距,因此中国应做好政策应对,长期看要做好结构调整。“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应对机制,妥善地应对冲击和危机,这是我们现在特别需要的。”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