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钉钉召开“”科技向实·万物生长“发布会,会上钉钉发布了可一键开启“下班模式”的新版本,以及三款付费的专版钉钉软件,同时钉钉总裁叶军首次阐述了钉钉的品牌升级计划、最新战略方向以及开放生态的边界等。(详见此前报道>>>)
发布会后,钉钉总裁叶军接受了包括南都在内的媒体采访,谈及钉钉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制造业行业的策略,以及对未来办公形态的趋势判断。
钉钉总裁叶军
记者:钉钉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有哪些方案?
叶军:专精特新企业有一半以上在使用钉钉,我们在跟这些企业进行共创的过程中,找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专精特新制造行业的解决方案有三个:
一个是设备上钉,我们给它的设备都贴了二维码,有了二维码之后就可以管理这些设备,甚至做资产盘点,设备状态的更新。第二个是小工单,生产的计划排班,来进行生产任务的派发和任务的完结、任务的跟进、任务报产量。第三个是计件日结,产业工人是需要做准确的回报的计算的,因为他们很在意我每做的一小时的回报。
这三个切口是我们找到的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很多的客户会用的越来越深入,他们打开钉钉的次数有时候比我们还多,因为是刚需。
记者:在数实融合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叶军:钉钉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已经很早启动了,钉钉2019年开始做政务,2020年开始做教育,今年开始深入到制造业,我想这些工作就是帮助实体经济数字化。另外我们在推动“数字化管理师”的认证,跟人社部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在数字化相关领域的岗位设立,这是我们在人才培养、就业方向会做的助力工作。最后,大家都提数字化转型,但我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发展唯一要做的事情。更多的事还包括推动数字技术的从业者去理解行业,然后才能真正的帮到行业。
记者:钉钉在制造业有哪些深度的应用?
叶军:我走了几家制造业,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对数字工厂的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从底层IOT硬件的部署,到生产排班,码上制造,工单分发,从原来的ERP变成了碎片的MES系统。原来是传统ERP,MES跟ERP对接,现在是ERP直接跟钉钉小工单对接,我们跟很多生态伙伴做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客户用了这些产品之后觉得耳目一新,原来是一张纸在车间里传来传去在车间里面,现在每个员工一个手机就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非常方便。
记者:如何衡量发布会上提出的“做深价值”?
叶军:去年我们衡量价值做深的标准是时长,单一企业在钉钉上的时长,今年我们找了一个更好的指标。举个例子,一个1000人的企业,如果只有1个人用钉钉,这个人今天用了1个小时,我们认为时长很长,平均使用1小时。今天我们看一个1000人的企业,是不是有30%以上的人/员工每天在用钉钉,同时用钉钉至少使用超过4个以上的场景,比如说他不只是写文档、开会,他也使用生产管理系统,内部的会议系统等等。4个以上这样的系统,加上30%用户量的使用,我认为这个叫做——做深价值。
记者:对于产业数字化的理解?
叶军:产业数字化是产业主导的一个数字化的过程,而不是以前消费互联网,由互联网技术主导。第二,每个产业都有1万米深,但我们做数字化、信息化的人才只懂1米,我们并不了解他们那个行业的特点。所以未来会有大量的行业人才进来,使用数字化的技术和工具,去改造或者优化原来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他们才是主力军。
记者:怎么看待组织在未来的趋势?
叶军:我相信未来混合办公会成为一个趋势。(混合办公,指公司尚未恢复在办公室全职坐班的状态,而采用的时而远程、时而坐班的通勤形式)
各行各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岗位混合办公,比如说财务岗位、HR岗位、产品设计岗位、研发岗位等都是非常适合混合办公的。我们鼓励管理者给下属写周报,员工一个月在家办公一天等,最近我们也有一些新思考,我们觉得不但主管要给员工写周报,而且周报不能超过一屏,写太多了没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编辑:王欣,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