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公众生活便利度调查之一
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迎来重大利好: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相继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先后发布实施,“跨境理财通”启动,“湾区社保通”上线……
在众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生活便利度近年来有怎样的提升?在政务服务、就业创业、医疗、养老、教育、居住置业、公共交通、餐饮购物、文体游娱等方方面面,目前大湾区居民的实际体验如何?
南都民调中心前不久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发起大湾区公众生活便利度系列调查,通过街头拦截、电话采访以及网络精准推送等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628份,于近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公众生活便利度调查报告(2022)》。
南都民调即日起将连续发布报告内容,本篇主要内容为政务服务及就业创业便利度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在现居住地办理政务事项便利,且近三年政务服务效率有所提升,不过随着受访者年龄段的上升,认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便利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创业方面,认为在大湾区就业及创业便利的受访者均超过八成半,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近七成港澳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更多举措,进一步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实习就业。
政务服务便利度:
超八成半受访者认为在现居住地办理政务事项便利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不少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得到简化,办理时效得到提升,大湾区居民办事愈发方便。
今年2月28日,广东省政数局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省通过搭建全省统一的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标准统一;在此基础上,还牵头推动泛珠九省区和港澳地区开展跨省通办、跨境通办合作,实现3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此外,省政数局负责人还介绍,广东在全国率先解决了港澳居民网上办事身份验证等关键问题,首创港澳居民在内地“刷脸”办事新模式。下一步,广东将结合广州、深圳全国营商环境试点工作,丰富“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等应用场景,大力支持“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本次调查中,98.19%的受访者在大湾区城市办理过政务服务事项。其中,办理过户籍、居住登记类事项的受访者最多,占比67.16%;办理过社保、医保类事项次之,占58.95%;办理过出入境事项的有42.53%;30.71%办理过教育类事项;30.38%办理过婚姻类事项;29.72%办理过行驶驾驶类事项;27.59%办理过就业创业类事项;27.26%办理过生育类事项;21.35%办理过税务类事项;21.02%办理过不动产类事项;11.19%办理过退休养老类事项。
当被问及在现居住地办理政务服务是否便利时,51.72%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便利,37.77%认为比较便利,8.87%认为一般,认为办理政务事项不便利的仅占1.64%。
不过,数据交互分析发现,随着受访者年龄段的上升,认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便利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在大湾区城市居住目的主要为养老的受访者中,认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便利的比例为81.82%,略低于其他受访群体。
李叔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60后,他在填答问卷时提出,近年不少政务服务事项都在大力推广在线办理渠道或者智能办证设备。这对年轻人来说确实方便不少,但对于不熟悉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老年群体来说就显得不够友好了。据他回忆,自己曾在政务中心申请出具几份证明材料,当时大厅的工作人员表示人工窗口已经不受理该业务,只能在自助机器上打印。但自己此前从未试过在自助设备办事,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依然花费了不少时间才将所需材料打印完毕。他表示,当时看着自己身后等候办事的队伍,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来自澳门的程同学在广州和珠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在谈及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他表示港澳居民在内地办理居住证后,在很多方面办事都确实方便不少;不过在申领居住证所需材料和办证周期上,他认为还有不少改进空间,希望能够进一步压缩办证所需材料数量和时长,更好地提升港澳居民的办事体验。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近三年政务服务效率有提升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出要“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群众获得感”。时隔3年,公众是否认为政务办事效率有提升?本次调查中,50.57%的受访者认为办事效率显著提升,35.14%认为办事效率有所提升,认为办事效率有所降低的仅有2.14%。
何小姐去年在广州买了自己的首套房。她表示,以前听一些自媒体和朋友说买房办手续要等好久,不过自己实际办事觉得效率非常快,从签合同、申请公积金贷款,再到领房产证,一共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每一项手续的办理进度都能在微信公众号上查到,从申请到受理,到审核通过,再到放款,你是可以看到这个事情在一步步推进的,给人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
来自香港的林先生目前正在广州工作。他也认为,最近几年在内地办理政务服务的效率有不少提升,部分业务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办理,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跑几趟办事中心和等待人工审批。
具体到政务服务的各个具体方面,57.47%的受访者表示近三年的办事审批效率有所提高,54.35%表示实现了一网通办,52.05%表示可以就近办理业务,39.24%表示办事环境硬件设施有改善,28.90%认为粤港澳公共服务的衔接有所提升,27.59%表示在依法依规办事方面做得更好了,22.99%发现智能化服务逐渐普及,18.88%认为粤港澳应急合作能力有所提高,16.58%认为粤港澳信息逐步互联互通,16.42%发现多语种服务逐渐普及,8.87%认为建立社会治安治理联动机制方面有所提升,此外还有6.73%的受访者认为粤港澳司法协助方面的配合越来越好。
数据交互分析还发现,受访者在大湾区城市居住的时间越长,认为政务服务就近办理和一网通办有改善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021年7月发布的《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广东将实现政务服务高频服务事项100%“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湾区通办”,其中,将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信息资源共享互认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推进粤港澳“湾区通办”。未来数年,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体验还将进一步提升。
就业创业便利度:
九成受访者认为在现居住地求职就业方便
自2019年起,广东省政府连续3年根据当年就业形势出台“促进就业九条”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扩大就业规模和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
在多项利好政策的作用下,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与日俱增。
去年12月,由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引人才、促就业中国城市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内地大学生未来就业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群之一,仅次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且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
去年年初,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把握大湾区的事业发展机遇、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据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初,共有417家企业提供3494个职位,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已收到1090份毕业生入职通知,约三成受雇担任科创职位。
本次调查中,74.38%的受访者曾经或正在大湾区城市就业,33.00%曾经或正在大湾区城市创业。
曾经或正在大湾区城市就业的受访者中,有86.53%表示了解或享受过不同类型的就业服务。其中,48.57%的受访者参加过人才招聘会,42.60%收到过招聘信息推送,40.84%享受过就业咨询服务,40.18%收到过就业或实习岗位推荐信息,35.98%申请过就业补贴,28.04%参与过职业技能培训,26.49%接受过求职导师指导,13.47%申请过入住人才公寓。
整体来看,48.79%的受访者认为在现居住地求职、就业非常便利,41.28%认为比较便利,7.95%认为一般,只有1.99%认为不便利。
超八成半受访者认为在现居住地创业便利
创业方面,近年各级职能部门也提出了多项举措,鼓励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业。
2021年4月,广东省人社厅发布《2021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提出加大资金扶持、强化场地支持、优化创业服务、举办创业创新大赛等多项创业创新扶持举措。
2021年10月,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对面向港澳青年创业孵化服务成效较好的载体予以支持”等内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曾经或正在大湾区城市创业的受访者中,有98.01%表示了解或享受过不同类型的创业服务。其中,61.19%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创业培训,47.26%获得过创业业务办理指引,46.27%得到办公场地方面的支持,45.27%享受到税收优惠,40.80%申请过创业补贴,39.80%申请过入驻创业孵化基地,10.95%申请过入住人才公寓。
当被问及在现居住地创业的便利程度时,52.2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便利,35.82%认为比较便利,仅有1.49%的受访者认为不太便利。受访者在大湾区城市居住的时间越长,对现居住地创业便利程度的评价也越高。
近七成港澳受访者望进一步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实习就业
进一步问及受访者认为近三年自己所住城市在就业创业方面有哪些变化,53.26%的受访者认为招聘渠道和招聘信息更加丰富,53.07%认为所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增多,43.02%认为薪酬待遇提高,36.31%认为晋升发展前景变好,31.47%认为税收优惠较多,22.53%认为营商环境变好,20.48%认为场地租金便宜。
此外,继续了解港澳地区出生的受访者希望自己所住城市在哪些方面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便利度时,67.65%希望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实习/就业,61.76%建议允许取得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人士参与专业项目,50.00%希望建设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29.41%建议建设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交流中心。
据了解,近年已陆续有大湾区城市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为创业青年提供各类支持。
横琴新区“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已于2019年6月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揭牌,为澳门创业青年提供工商注册、税务会计、政策法律、知识产权、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投融资等专业的顾问咨询服务,同时也将通过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等活动为澳门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2021年7月,“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正式在广州市南沙区挂牌启用,旨在为各类人才在南沙创新、创业、生活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广州已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0余家,评选产生8家示范基地,每家每年给予100万元运营资助。
在资质互认方面,粤港澳法律界已迈出第一步。2020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的决定》。2021年7月,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正式开考,考试合格的人员,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办理适用内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务。
此外,2021年9月,深圳市委大湾区办负责人在前海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在现有跨境执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研究更加自由、便捷、高效的跨境执业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境外国际通行执业资格认可清单,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全方位便利金融、法律、税务、会计、建筑、医疗等领域港澳或国际专业人士在前海跨境执业。
样本概述:
南都民调中心于2022年2月16日至3月4日通过街头拦截、电话采访以及网络精准推送等方式,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分为民生政务篇和住行购娱篇两份问卷,共计回收2628份有效样本。其中,目前居住在广州的受访者占41.36%,居住在深圳的占16.25%,居住在佛山的占11.19%,居住在珠海的占9.89%,居住在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的占18.26%,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占3.04%。从出生地来看,56.20%的受访者来自珠三角地区,15.45%来自粤东地区,13.05%来自粤西地区,4.76%来自粤北地区,7.19%来自港澳地区,还有3.35%的受访者来自国内其他地区。
从受访者的性别来看,男性占61.68%,女性占38.32%;从年龄段来看,90后、80后占比较多,分别为51.45%和31.09%,00后占9.28%,70后占5.48%,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占2.70%;从学历水平来看,持副学士/学士学位的有56.58%,硕士学位或以上的有12.10%,大专/高等专科或以下的有31.32%;从婚育状态来看,未婚未育的受访者占36.72%,已婚未育的受访者占19.56%,已婚已育的受访者占42.54%,其他状态的受访者占1.18%。
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沈红媛 文轶然 麦洁莹 涂长芳
实习生 伍咏欣 彭静茹 吴昊
支持平台: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文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