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大湾区餐饮购物便捷,八成觉得文体服务便利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民调
原创2022-03-24 19:31

粤港澳大湾区公众生活便利度调查之四

微信图片_20220322174039.jpg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并定下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这一目标。目前,大湾区居民对所住城市的休闲生活便利度评价如何?南都民调中心近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公众生活便利度调查报告(2022)》,本篇为系列报道第四篇,呈现受访者对大湾区城市餐饮购物、文体游娱方面的生活便利度评价,并了解受访者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公共服务的期许。

报告显示,认为所住城市餐饮和购物都较便利的受访者超过七成,更有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在大湾区享受文化体育服务、娱乐休闲或旅游都较便利,过半数受访者表示近三年来文旅场所软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问及未来期许时,过半受访者希望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城市的医疗保障服务。

餐饮购物便利度:

超七成半受访者认为外出就餐、外卖订餐及买菜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支持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弘扬特色饮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粤港澳大湾区的美食素有盛名。那么,大湾区居民享受美食的便利度如何?

本次调查中,76.17%的受访者认为在现居住城市外出就餐便利。其中,目前居住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的受访者认为外出就餐便利的比例相对更高。同时,外卖的兴起给吃货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79.15%的受访者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外卖订餐便利。而在自己买菜做饭方面,也有75.53%的受访者觉得便利。

数据交互分析还发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居住的时间越长,受访者对饮食方面的便利度评价越高。在大湾区居住超过10年的受访者认为外卖订餐方便的比例超过九成,认为买菜做饭以及外出就餐方便的比例也超过八成。此外,80后与90后受访者对外卖订餐的便利度评价相对高,分别为85.51%和78.86%。

770x594_623c31704c90b.png

770x592_623c317050383.png

770x592_623c317050003.png

近三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餐饮购物体验有哪些提升?调查显示,62.55%的受访者认为近三年外卖订餐更便捷,59.15%的受访者表示有越来越多不同风格和口味的餐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粤港澳食品安全合作,提升区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本次调查中有55.53%的受访者感到大湾区近三年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其中,在大湾区居住十年以上的受访者中,超七成对餐厅多样性和外卖订餐便捷性的提升感受明显。

潘先生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在国内多个不同城市出差。他表示,走遍大江南北,始终觉得珠三角地区的餐厅风味选择最丰富,“无论你想吃哪种菜系、要清淡的还是重口味的,地图上一搜,肯定能找得到;而且营业时间对我们这种‘社畜’很友好,省外有些城市过了晚上九点就几乎找不到开门的店,想吃个宵夜都难”。

图片43.png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所住城市逛街购物便利

购物方面,本次调查中有73.19%的受访者认为在所住城市逛街购物便利,15.74%认为一般,10.00%认为不便。其中,受访者在大湾区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对逛街购物便利度的评价也越高。

实体店外,网购也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76.81%的受访者认为所住城市的快递配送服务便利,12.98%认为一般,9.14%认为不便。同样地,受访者在大湾区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对快递配送便利度的评价也越高。从年龄段来看,80后受访者的评价相对较高,达82.75%,70后及较年长受访者的评价稍低。

来自香港的胡同学表示,自己更喜欢在实体店购物,一是因为香港的实体店比较聚集,例如旺角商业区,店铺种类齐全;二是香港的店铺营业时间比较长,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相比之下,广州的商业场所之间离得比较远,稍微有点麻烦。

770x594_623c319741b3b.png

770x593_623c319743de3.png

购物体验的提升,离不开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升级赋能。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零售业积极接入各类新技术应用。在不少便利店,消费者可通过刷脸支付实现“拿了就走”;在部分超市,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电子价签浏览更多商品介绍,商家也能通过与智能设备的配合,快速了解商品的实时库存,提升门店的营运效率;在物流仓储领域,AI技术支持下的智能物流助力电商平台实现“分钟级配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目前,支付宝等企业已在香港通过开设无人零售快闪店的方式,实现了同网联进行跨境支付的合作。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购物体验正不断提升。

本次调查中,问及最近三年自己所住城市在购物方面的变化,各有51.70%的受访者认为实体店经营品类增多,快递物流更快捷;51.49%感受到实体店面环境及购物体验的提升;47.87%表示大型商场和商业综合体的数量增加;45.11%认为实体店商品价格更具优势,38.51%认为电商促销频率有增加。

来自广州的柳小姐表示自己曾经是网购的忠实拥趸,无论大小物件都喜欢上网购买,一来可以随时随地下单,二来下意识觉得网购会比实体店购物便宜。不过她较早前陪父母逛了几次百货商场后,发现如今不少实体店的商品价格已经非常接近线上价,遇到促销甚至可能比线上更便宜,“可能是要和电商竞争,也可能是这些商品利润本来就高,总之作为消费者,哪里有优势就会优先考虑去哪里买”。

图片46.png

文体游娱便利度: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享受文化体育服务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共建人文湾区”,明确提出“完善大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以及“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文体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所住城市文化体育服务便利。其中90后受访者满意度整体较高,达84.96%。从所住城市来看,目前居住在东莞、佛山、深圳和珠海的受访者多数认为自己所住城市文体服务便利,分别占比86.36%、85.71%、84.71%和84.09%。

图片47.png

具体问及受访者居住地附近有哪些文体设施或场所,各有45.53%表示周边有图书馆或电影院;其次是文化馆或社区文化站,占比41.28%;再次是儿童和老年活动中心,占比35.74%。

图片48.png

过半受访者表示近三年文旅场所软硬件设施更完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在构筑休闲湾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变化?本次调查中,51.91%的受访者表示近三年来文旅场所软硬件设施更完善,49.36%表示出行方式更多样化,48.51%表示文旅场所增多,48.09%表示旅游线路选择增多。

来自澳门的程同学表示,现居地广州有不少文娱设施,自己平时也会去游玩,不过体验上觉得不太满意,希望内地在文体活动和娱乐设施上更注重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和游玩观感,而非一味注重新建设施的数量。

图片49.png

再问及休闲娱乐旅游方面的便利度,85.53%的受访者认为在自己所住城市娱乐休闲及旅游便利,11.06%认为一般,仅3.41%认为不便。不过,随着受访者年龄段的下降,认为休闲旅游便利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图片50.png

未来期许:

过半受访者希望提升大湾区城市医疗保障

最后,问及受访者希望现居住地的哪类城市公共服务获得提升时,51.72%选择医疗保障,占比最高;其次是教育服务,占47.62%;住房保障占比45.98%,就业创业占45.16%,社会保障占44.33%,交通出行占40.72%,养老待遇占38.59%,政务服务占31.36%,文化体育配套占29.23%。

交互分析还发现,在大湾区生活时间越长的受访者,希望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的比例也越高。

来自香港的受访者林先生建议,现行政策落地执行时,应该及时作恰当的宣传,让港澳青年更好地获得所需要的相关资讯,了解具体的实施办法或申请步骤。

来自佛山的李小姐则希望,广佛同城能进一步加快推进,完善城市交界地带的公共设施建设,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跨市出行。

图片52.png

纵观调查结果,超八成受访者认为所住城市的政务服务、就业创业、医疗、教育、文体服务和休闲旅游都较便利,更有多名受访者介绍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所住城市在不同方面的提升之处,可见公众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发展的认可。

不过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在居住置业、公共交通、养老服务方面,受访者的便利度评价相对略低一些。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居住置业方面,受访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居住成本满意度较低。在公共交通方面,停车问题影响了部分自驾人士对出行便利度的评价。至于养老服务方面,受访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关注度相对较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诸多政策利好陆续释放,不少受访者对大湾区建设充满信心。也正因为不断有新政推出,不少受访者在填答问卷时建议,有关部门在推出新政策时做好宣传,让目标受惠群体及时获得相关资讯,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样本概述:

南都民调中心于2022年2月16日至3月4日通过街头拦截、电话采访以及网络精准推送等方式,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分为民生政务篇和住行购娱篇两份问卷,共计回收2628份有效样本。其中,目前居住在广州的受访者占41.36%,居住在深圳的占16.25%,居住在佛山的占11.19%,居住在珠海的占9.89%,居住在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的占18.26%,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占3.04%。从出生地来看,56.20%的受访者来自珠三角地区,15.45%来自粤东地区,13.05%来自粤西地区,4.76%来自粤北地区,7.19%来自港澳地区,还有3.35%的受访者来自国内其他地区。

从受访者的性别来看,男性占61.68%,女性占38.32%;从年龄段来看,90后、80后占比较多,分别为51.45%和31.09%,00后占9.28%,70后占5.48%,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占2.70%;从学历水平来看,持副学士/学士学位的有56.58%,硕士学位或以上的有12.10%,大专/高等专科或以下的有31.32%;从婚育状态来看,未婚未育的受访者占36.72%,已婚未育的受访者占19.56%,已婚已育的受访者占42.54%,其他状态的受访者占1.18%。


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沈红媛 文轶然 麦洁莹 涂长芳

实习生 伍咏欣 彭静茹 吴昊

支持平台: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文轶然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