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公开违约,融创正在为两只即将到期兑付或付息的境内债券寻求解决方案。
3月25日晚间,融创发布公告指出,因公司面临阶段性的资金压力,预计无法在债券“20融创01”、“21融创03”兑付日及付息日前筹措到足额兑付兑息资金。同时,融创将就展期及延期支付事宜征求债券持有人同意。
据奥一新闻了解,融创正在拟定方案,计划提供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
孙宏斌的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等作为增信措施。这家于2021年首次跻身房企销售榜季军的房企,言辞颇为恳切:“公司绝不会发生‘逃废债’的情形,尽最大可能保障债券持有人的权益。”
去年下半年以来,融创在土地投资端接近停摆,此后接连变卖资产、配售股份,“自救”可谓积极。然而正如知情人士所称,融创此次寻求展期实属“不得已”的选择。房地产调整大势下,这家房企正面临新的挑战。
据克而瑞榜单,2021年融创中国登入销售榜前三名。图源克而瑞
十日前该笔债券被调整为仅限机构投资者买入
融创本次拟寻求展期的债券,是一只于2020年4月1日完成发行、本金总额为40亿元人民币的小公募债“20融创01”。
融创此前已为这只债券作出投资调整。就在不久前的3月15日,融创发布公告称,针对7只债券调整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调整后仅限机构投资者买入,“20融创01”赫然在列。
融创3月15日于上交所披露的公告,拟对7只债券调整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图源上交所公告
此举被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释放了些许预警信号。一名来自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士评价,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更高,融创将部分债券调整为仅限机构投资者购入,也即是抬高了债券买入的门槛。“意味着这笔债券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3月18日、21日及23日,“20融创01”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3月23日,“20融创01”跌幅达到41.54%。24日、25日,该债券反涨16.75%、4.33%。
据媒体报道。融创本次债务展期仅针对4月到期的刚性债务,并非全面展期,且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将为这笔债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展期实属不得已的选择。”相关知情人士透露。
无论融创是否“不得已”,选择带来的影响已经产生。市场消息发酵后,惠誉的降级报告随即发出。惠誉称,已将融创评级自B-下调至CC,原因是融创用于对资本市场到期债务进行再融资的安全边际收窄。“融创的债务偿还取决于大规模资产处置、成功再融资或银行和信托贷款展期。”惠誉在报告中称。另据惠誉测算,融创2022年还有170亿元人民币境内外资本市场债务即将到期,其中即包括这笔即将到期的“20融创01”债券。
融创称近期出现流动性困难
拟求债券展期的动作撕开了融创债务面的一角,但比债券更早释放债务承压信号的,是去年年末起融创下属项目公司无法兑付的到期商票。
商票是金融机构或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信用票据,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主体的信用程度。前述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企业的商票持有者大致有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民间交易商及房企项目合作商三类,金融机构持有规模居多。
奥一新闻从多名持票人处得知的票面信息显示,多张于2021年12月下旬至2022年2月陆续到期的票据未能如期兑付,金额在数万至数百万不等。
2021年房地产遇调控以来,部分房企资金链紧绷,逾期现象时有发生。一名在建筑行业工作了近10年的工程人士坦言,2021年之前,鲜少有这么多开发商同时拖欠工程账款,商票逾期、拖延结算“见得更多了”。不过,该人士也表示了理解:“调整周期下,不可避免。”
前述银行人士称,在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形式下,兑换或出手地产商的商票并不容易。“银行基本不做,在民间市场找下家兑换现金,贴现率至少两成到三成,成本太高了。”换言之,如果持票者要套现,一张100万的商票只能换70万至80万现金。
同时,该人士也直言:“现在房地产形势不好,其商票的流通性一般很差。”
惠誉也在最新的降级报告里提及了商票逾期。惠誉称:“该公司拖欠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利息及到期商业票据本金等负面媒体报道已对投资者信心造成冲击。”尽管融创已否认了部分说法,但其境内境外债券价格仍出现下跌。
市场信心不足是房地产行业环境发生变化后的普遍现象。在公告中,融创亦直言:“春节后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导致行业股票及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叠加境外评级机构近期对融创中国评级进行了大幅度的下调,导致公司为应对将于3月及 4月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而积极推动的包括资产处置、专项融资等多种资金方案均难以执行,公司近期面临阶段性流动性困难。”
卖资产,配售股份,融创“自救”信号明显
事实上,融创的脱困之路已启动了不少时日。当下,筹资是融创的头等大事。
在公告中,融创表示,为了应对现金流压力,融创此前通过处置资产、促进销售回款、股权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保证了春节前公开市场债券的如期偿付,整体信用体系、现金流和项目运营基本维持稳定。
可以支撑这一说法的是融创在土地投资端的收缩。据克而瑞监测,2021年上半年,融创新增1837.4亿元土地货值,该规模位列中国房企第5。然而,2021年下半年起,融创在土地市场鲜有投资,仅有110.2亿元新增土地货值,这导致其在榜单中的排名由上半年第5名下滑至全年第11名。
资产处置是融创的另一步棋。融创最新的财报显示,其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进行重点深耕,优质资产占比较高。就在今年1月份,融创已先后将武汉一综合体项目卖给北京国企首创置业,及将武汉文旅城项目部分股权出售给武汉国企武汉城建。
也是在今年1月份,融创再度宣布配股融资,以每股10港元配售4.52亿股配售股份。一名长期观察融创的投资人士表示,融创此举是“放下面子自救”。在更早之前,融创已通过出手贝壳股份回笼资金约69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与融创寻求债券展期的消息传出时间相近,融创与信达合作开发、位于北京东四环北路的融创壹号院也于近日流出户型图。据此,有市场人士猜测,该盘可能会加速上市,若融创选择出售,也有助于其筹措资金应对债务。
尽管融创多方筹资,但融资渠道受限,始终是地产行业目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惠誉在报告中直接指出,融创无法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募资。不过,这并不仅仅是融创一家的问题。记者从多名来自商业银行广州分行或支行行长处得知,目前银行对开发商的态度仍较为谨慎,甚至趋于保守。“目前暂时没有变化,我们没有接到放宽房企开发贷、物业贷的通知。”某商业银行广州分行行长表示。
“负面因素集中体现,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预计未来两年公司业绩都有一定压力。”国泰君安证券对融创2021年业绩预告如是点评。国泰君安证券判断,若融创度过债务危机,从终局角度有望迎来估值切换机会。
走出短期流动性困难局面,对融创而言,或许只是时间问题。截至 2021 年底,融创中国可售货值(含合联营公司)约为 2.0 万亿元,项目开工及运营情况基本稳定。若这两笔债券顺利展期,融创或可进入相对稳定良性的债务偿还节奏及运营中。
市场在等待融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奥一新闻记者 林少娟
编辑:林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