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清明节前的3月31日,南都记者探访广州最“年轻”殡仪馆——花都区殡仪馆。该殡仪馆2021年12月正式启用,坐落于广州花都区狮岭镇,按当前最高规格的省一级殡仪馆标准设计。
花都区殡仪馆建筑风格按“别墅小区”设计,希望降低人们的恐惧心理。
步入馆内,一栋栋“别墅”样式的建筑映入眼帘。花都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戴延良介绍道,馆区按“别墅小区”风格设计,以“米黄”温色为主色调,希望能够以此降低人民群众对传统殡仪馆的恐惧心理。
殡仪馆内的告别大厅。
此外,这座“年轻”的殡仪馆还有诸多符合传统殡葬文化的设计。馆区园林景观绿化以“花落心都”理念设计,既有所在地花都区的区名字眼,又有花开花落似生命枯荣,万念归心等有关生命意义的深刻含义。“孝”“德”“生”“思”四个区域也意在表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殡葬文化。
戴延良介绍,殡仪馆设有业务办公区、告别区、遗体保存区、守灵区、家属候灰区、火化区、消防设备区、祭祀区、生活区、仓储区、法医鉴定中心、地下停车场等,在功能上全面满足市民群众的办丧需求。
馆区的内部线路设计可让办理业务的市民群众进入馆内后,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至西边结束。戴延良介绍,此种设计的含义在于“不走回头路”“驾鹤西去”等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馆区的内部线路可让办理业务的市民群众“不走回头路”。
在绿化环保方面,花都区殡仪馆在借鉴了国内多个城市的经验基础上,均表现出一流水平。据介绍,馆区绿化率达46%,火化燃料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火化设备按1:1安装尾气净化设备,火化尾气排放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业务楼大厅内醒目地提醒有关疫情防控的要求。
戴延良是一名有着24年经验的殡葬行业从业者,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行业的特殊性让他有得有失,能够实在地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他感到从业的意义。另一方面,他自我要求,一般不到他人家做客,不接受喜事宴请。他早已适应此状态。
特殊行业服务要求他们在岗位上保持庄重神情,这份被要求的专业姿态给即使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们造成心理负担。作为殡仪馆的负责人,他自己也到一线的各个岗位上轮岗支援,也十分照顾同事的心理负担,经常相互交流和在场外举办活动,缓解心理压力。
一些行业长期存在的现象也困扰他。此前不久,馆内一名工作人员辞职,戴延良用“人往高处走”来形容这种现象。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殡葬行业从业者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让他感到欣慰。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编辑:代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