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都记者探访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追寻历史的足迹,了解烈士们奋勇抗日的英雄事迹。
据悉,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位于番禺南村镇里仁洞植地庄外的挞沙岗上,祥和永久陵园内部,西临瑞君湖以及祥和永久陵园办公区,东靠陵园的首期凤山墓区。这座纪念碑于1956年建立,1992年重立,现与1995年建立的祥和永久陵园共用一片园区。
据番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便于管理,由陵园负责纪念碑周边环境打扫、游客登记等事务,事务局则负责与纪念碑相关的其他大部分事务,如纪念碑修缮、纪念氛围营造、周边林木养护等。
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位于番禺抗日纪念碑公园内,与祥和永久陵园共用一片园区。
四十八烈士英勇捐躯
名字刻在纪念碑上
纪念碑矗立于园区高处的平台上,底座5层,逐层向上收,五层建有186×186×247(厘米)方柱型碑座。方柱形碑座上是纪念碑主体,正面有郑少康题“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左面有林锵云题“与当地人民结合起来的保卫禺南英勇战斗的抗日烈士们永垂不朽”,右面有郭信民题“革命精神永世长存”,背面则有黎春华题“为国为民而英勇斗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纪念碑及两侧刻有浮雕的石阶。
1944年7月26日,日本侵略军袭击植地庄,广州市区游击队第二支队禺南大队全体指战员英勇抗击,在双方人数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击退敌军多次进攻,掩护了广游主力部队的转移。在这次抗日中,四十八位烈士为国英勇捐躯,如今,他们的名字也被刻在了这座纪念碑上。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纪念碑是室外建筑,常年处在露天的环境中,为使碑身保持整洁,维护烈士纪念设施的庄严、肃穆环境。番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定期组织清洁、除草等工作,在每年7月前后也会对纪念碑进行整体修缮、清洁、重描等工作。
石碑述说抗日事迹
浮雕墙再现战斗场景
纪念碑周围种着苍翠葱郁的龙柏树,后方立有一石碑,碑文讲述了植地庄抗日的历史和烈士们的抗日事迹。碑旁墙壁上贴有二维码,人们扫描二维码,能可听到对这些历史故事和抗日先烈精神的讲解音频,浏览详细的文字内容。
纪念碑背面设有石阶和迂回的坡道,便于腿脚不便,需要乘坐轮椅的人们前来参观,而若是顺着纪念碑正前方的石阶往下,则能从两旁浮雕墙上观察到当年植地庄军民英勇抗日的战斗场面。
该纪念碑现已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番禺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是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番禺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工作人员介绍,在疫情形势较为稳定的时期,番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会在纪念碑处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在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等重大日子里开展纪念仪式,其他学校和部门等单位有时也会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
此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番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番禺区国家档案管、番禺区文物办整理了部分关于植地庄抗日战斗相关的历史资料,计划进一步丰富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的历史内容,优化纪念环境,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阵地作用。
“清明时节 遥寄哀思”系列报道
统筹:方军 董晓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董晓妍 实习生 郭一蒨
编辑:李思萌,董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