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森 发自北京 预警监测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应急管理部在4月12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主要工作。
据国家森防办常务副主任、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长兼火灾防治管理司司长彭小国介绍,预警监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预警是对引发火灾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研判发展态势,为各级有效防范火灾风险提供决策依据。监测是综合运用各类监测手段,及早发现火情,跟踪火灾态势为科学高效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
优化会商机制、拓展研判内容、强化响应联动
据介绍,预警主要工作有优化会商机制、拓展研判内容、强化响应联动。
在优化会商机制方面,应急管理部采取“定期+临机”的方式,聚焦多方资源,对火险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彭小国介绍,应急部仅去年就组织了15次综合会商,为历年最多,今年还会增多。
“我们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和火险变化,加强短临预报和预警速报,指导地方及时消除隐患,做好应对准备。”彭小国距离介绍,今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头一天,应急管理部接报大风天气,及时组织研判并下发了预警信息,调高了火险等级,为赛区和环京津冀地区有效应对争取了时间。
在拓展研判内容方面,应急管理部实现了预报因子和时间尺度多样化。预报因子全面考虑天气、火灾规律、林情社情、火源特征等多种因素,预报时效实现了日、周、月、季度和重要时段的全覆盖,使预报结果更好满足工作需要。
强化响应联动方面,应急管理部及时向火险形势严峻地区发布火险信息,同步对响应联动的相关举措进行重点明确,并跟进督导,确保预警响应措施落实到位。“我们还及时对预报结果复盘订正,不断改进完善相关工作。”彭小国说。
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
及时发现、精准跟踪、快速评估
据介绍,监测工作着眼充分发挥火灾监测“天眼前哨”的作用。应急灌流在巩固强化航空巡护、地面巡查等传统监测手段的基础上,加强与中国气象局、中科院等单位密切协作,强化卫星遥感、视频监控、舆情监测能力,建立起“五位一体”的立体监测网络。
彭小国表示,监测工作实现了及时发现、精准跟踪与快速评估。
据了解,去年卫星监测火灾发现率较前年提高了13%。及时发现方面,应急管理部充分利用各类卫星开展全天候火情监测,最短时间每30分钟可进行一次全国监测,确保初发火灾及时发现,为快速处置赢得先机。
精准跟踪方面,应急管理部利用分辨率最高达到米级的卫星对重要火灾精细化监测,准确掌握火场发展态势,为扑救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去年以来,我们利用高分卫星对广东揭阳、西藏察隅、云南大理等52起关注度比较高的火灾进行了跟踪监测,效果是比较好的。”彭小国说。
快速评估方面,应急管理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火场面积和资源损失情况快速评估,为火灾认定、甄别和灾害损失评估提供辅助决策。
据介绍,由应急管理部组织建设的卫星遥感监测重点项目即将落地,自主接收卫星数量将由目前的4颗增加到10颗以上,分辨率也将由现在的一公里提升到375米,每天覆盖全国的次数也将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森防指和应急管理部的部署要求,以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共享平台为依托,以重点地区预警监测机构为骨干,以各级预警监测系统为支撑,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融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深化部门协作,强化多级联动,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充分地履行好国家层面权威发布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信息的重要职能。”彭小国说。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