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将推“反诈名片”,对主叫号码权威标记,甄别诈骗电话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2-04-14 23:25

4月14日,国新办举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指出,工信部始终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主责主业,加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落地实施,全面推进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悉,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此外持续推进APP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2021年全年组织对208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通报违规1549款,下架514款,有力整治违法违规行为。

截屏2022-04-14 16.30.55.png



去年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

据透露,2021年工信部组建部、省、企三级反诈工作专班,加强与各级公安机关紧密对接,建立起统一调度、协同处置、联动打击的高效顺畅工作机制。制定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反诈责任清单,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全年累计考核问责企业67家,约谈挂牌16家。

在2021年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联合公安部印发断卡通告,开通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目前已为全国用户提供查询服务5700多万次,组织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5700万余个,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拉网式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号卡得到全面清理。

此外,组织建设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后,2021年,依法处置涉诈码号4.5万、域名网址104万,拦截涉诈电话19.5亿次、涉诈短信21.4亿条。部署推进“打猫(池)行动”,联合公安机关打击“猫池”窝点2219个,抓捕犯罪嫌疑人7204名,缴获设备6807台。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负责人程雷表示,2021年全年共起诉近4万人。依法惩治为诈骗犯罪“输血供粮”的各类网络黑产犯罪,全年共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12.9万人,同比上升8.5倍。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4.3万余人,同比上升一倍。上述三类犯罪的起诉率高于刑事犯罪平均起诉率近9个百分点。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公安机关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坚决追缴返还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被骗资金,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如建立快速止付冻结机制。不断优化升级平台系统,尽可能多地止付冻结受害被骗资金。2021年,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正在打款的150万名受害群众免于被骗

二是建立涉诈银行账户风险监测拦截机制。公安部、人民银行指导各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对涉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账户,实时开展资金拦截,累计拦截102万个资金账户148亿元。三是依法及时返还被骗资金。公安部会同银保监会制定出台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对权属明确、符合返还条件的涉案冻结资金,依法及时返还被骗群众。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追缴返还人民群众被骗资金120亿元。

刘忠义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诈骗分子利用三方四方支付、跑分平台、数字货币、贸易对冲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变转账洗钱手法,转账速度快、隐蔽性强,给公安机关追缴赃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诈行动中,有关部门也开始注重关注学生和老年人群体。如隋静称,工业和信息化部12381涉诈预警劝阻系统的推出,加上升级推出“老年人亲情号码预警”和“闪信霸屏预警”功能,大幅提升预警劝阻效果。去年7月上线以来,累计发送预警短信和闪信7380万条,预警劝阻有效率达60%,为群众织牢织密“防护网”。

而程雷介绍,在合办案中反映的“两卡”管理、校园治安管理、行业个人信息管理等问题,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通过制发检察建议、风险提示函、签订备忘录等方式,督促加强源头管理。积极探索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建立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联动机制,全年共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00余件,强化源头防范。另外,有关部门还会同教育部发布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集中组织开展“反诈进校园”活动,共筑校园网络安全防线。在最高检官微开设“反诈进行时”专栏,加强以案释法,提升社会公众识骗和防骗能力。


2022年工信部将推出“反诈名片”

隋静透露,工信部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行业治理。持续巩固深化“断卡2.0”“打猫”工作成效,组织开展互联网领域和跨境电信业务专项治理,加强涉诈端口短信等重点业务整治,稳步推进涉诈信用管理,夯实源头治理基础。

截屏2022-04-14 16.25.10.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

此外还加强反诈技术手段建设,提升监测、预警、处置一体化技防能力。建设国际出入口短信预警系统,实现对国际来话和短信实时主动提醒,提升群众防范跨境诈骗意识。三是坚持多维综合施策。聚焦解决群众痛点,推出“反诈名片”,实现对主叫号码的权威标记,有效甄别号码真伪。同时,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建立反诈考核评价和督导检查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隋静表示,2022年,工信部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将加快出台《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定》,研究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

二是继续开展专项治理。针对涉诈、涉赌、涉网络黑灰产以及疑似恶意程序等不良APP,组织开展APP安全专项治理。建立不良APP安全监测处置技术能力,形成“主动发现、风险预警、依法处置、监管追责”的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

三是保障用户权益重点突出关键责任链监管,对应用商店、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终端企业、重点互联网企业等实现监管全覆盖,打造更为安全的信息通信消费环境。

四是开展协同共治。将加强与网信、公安等部门协同配合,推动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媒体监督、社会组织和用户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格局,进一步营造更安全、更清朗、更可靠的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工作局面。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编辑:田爱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