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将开展为期4个月的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

南都N视频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2-04-15 16:17

过去,为了维护校内外环境,不少学校在跟校园周边商店、流动摊贩打交道时常处于“底气不足”的尴尬境地;如今,学校“吹哨”,相关执法部门闻“哨”而动,共同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逐渐成为惠州校园安全工作的常态。

当前,惠州正在推进全市大中专、技校、中小学(含教学点)和幼儿园等各类学校建立综治工作站,通过“学校吹哨部门报到”的硬核机制守护师生安全。不仅如此,今年4月至7月惠州在全市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从规范治安秩序、食品安全监管、校服质量监管、预防校园欺凌、校园心理服务工作等入手,全面推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期间,惠州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领导将每周率队到一个县(区)召开现场办公会,督导检查县(区)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实地协调解决学校难点、痛点问题。

首场现场办公

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整改

日前,由市委平安办牵头,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多部门参与的检查督导组,前往惠州市知行学校、惠州市第五中学、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实地调研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这是惠州市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以来的首次现场办公。

针对三所学校反馈的问题,督导组逐一“把脉问诊”,现场协调相关部门,明确问题整改时间,制定了整改清单。

“校门口交通拥堵是困扰学校和家长的操心事、烦心事。” 据了解,自惠州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后,学校搜集并上报了校门口社会车辆占道、人行道红绿灯时长不够等突出问题。在此次检查督导组的现场办公会上,各个部门针对学校上报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天开始落实,目前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的整改措施已全部落实到位。

除了交通安全问题,很多家长十分关心孩子的托管、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也是惠州市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的重点。在首次检查督导中,检查组在抽检某托管机构时,发现存在通道分餐、无消防许可、燃气无报警装置等违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和措施。

常态治理

建立“学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仅需要一对一化解难题,更需要常态化的“绣花功夫”。为此,惠州还提出要建立“学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压实各学校校长、园长的主体责任,学校主动排查发现涉校涉生安全问题,积极做好前期处置,及时联动相关部门共同解决痛点、难点。

据介绍,为加强平安校园常态化建设,惠州提出建立“学校吹哨 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在全市大中专、技校、中小学(含教学点)和幼儿园等各类学校建立综治工作站,联动属地相关部门解决校园及周边的治安、交通、防溺水、卫生、食品、消防、流动摊贩、校外托管机构、文化、防性侵、防诈骗等问题。

根据要求,学校综治工作站站长由属地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或村(社区)综治中心站长担任;校(园)长任常务副站长;相关职能部门业务负责人和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担任副站长或成员;各学校设“学校综治工作站”办公室,分管安全副校(园)长任办公室主任。

惠州不少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他们时常要与流动摊贩、发传单者交涉“博弈”,由于没有执法权,只能通过提醒劝导进行,收效甚微。如今,“打一个电话,执法部门十几分钟会赶到现场处置”。他们认为,这样高效的联动处置得益于“学校吹哨 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他们希望,通过主动预防、深入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清单上的“硬骨头”有望被一个一个啃下来。

采写:南都记者蔡雯

编辑:蔡雯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