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4月14日晚,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微博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好消息是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期待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第二天上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也发文表示:“的确如此,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产业经济损失/代价将会很大。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就已经开始因上海等封闭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国家特聘专家创新企业家专委会副主任蔡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影响的是整个长三角的产业链,长三角则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区,制造业发达,影响遍布全国各个行业。如果疫情影响进一步深化,将会导致其他行业出现汽车行业的类似问题。“只是因为汽车行业对供应链的依赖性和供应链的复杂性太强,所以汽车是更敏感一些。”
疫情冲击汽车供应链,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销量不及预期
疫情正在冲击汽车供应链。4月14日,坦克品牌官方称,因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受此影响坦克300车型于4月14日起暂停生产。
坦克品牌是长城汽车面向SUV新趋势推出的全球高端越野品牌。此前,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受上海、江苏等地疫情影响,其多家供应商出现停工、停运状况,导致工厂零部件储备量持续下降,为此长城汽车已经在对现有储备物料进行评估,重新制定排产计划。
蔚来创始人李斌此前也表示,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蔚来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这个情况也不是我们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我们跟大家一样着急,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4月1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发布3月乘用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今年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长25.6%。1-3月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同比减少23万辆,总体走势低于预期。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销量的不及预期,主要是由于3月份当月的销量下滑所致。目前吉林、上海、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经销商进店和成交都受到影响、各地分管措施的变化对物流效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乘用车零售损失较大。
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给汽车行业带来20%的减产损失
从今年三月中旬开始,各地陆续出现多点疫情,尤其是上海、长春等地的疫情对国内的汽车供应链冲击较大。乘联会指出,据国家统计局的各省生产数据,上海和吉林省各占全国生产的11%左右。
吉林和上海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两大生产基地。在上海,如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国际供应商都聚集于此。同时,上海辐射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也是汽车供应链的布局地。在疫情影响下,影响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崔东树判断,供应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缓解。而根据乘联会的测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的生产带来20%的减产损失。
业内人士分析,汽车供应链一环扣一环,协同要求高,零部件供应不上将直接导致整车难以生产。在4月份,车企的产销压力依旧很大。蔡蔚表示,汽车行业的产业链由诸多供应商和主机厂共同组合而成,产业链的运营依赖整体的协作,每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一个汽车需要配备上万甚至数十万个部件,缺一不可。“在这种平台性的充分依赖供应链的复杂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的瘫痪”。
在依然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保证供应链的恢复,进而保证整车的生产?对此,蔡蔚表示,应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证物流的畅通。他认为,位于合肥等地的工厂停产,不仅是生产环节受阻,零部件的运输也出现了问题,而运输不畅通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制造不畅通。
蔡蔚建议,有关部门应适当调整管控措施,在不影响疫情整体防控的前提下,适当的允许物流的畅通。如高速公路的封控,有关部门可以进行适当的协调,保证运输。他表示,完全理解支持国家抗疫的原则,在国家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放开疫情管控所产生的问题是不可接受的,生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但保证防控疫情条件下,也应考虑到产业链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疫情防控应做到精准、科学、准确。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实习生 白红国
编辑:向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