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12只新股破发,这个行业占比最高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2-04-23 23:18

自去年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破发后,新股便开启了陆续破发之途。今年以来,新股破发更是日益常态化。

以4月为例,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1日,A股共有24只股票上市,其中破发的有12只,破发占比高达50%,远超此前。

破发的新股具有哪些特征?就定价而言,破发新股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高发行价新股。从所属证监会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类别占比最高,超4成。此外,不少破发的新股也缺少业绩的强势支撑。

无论如何,打中新股就能赚钱的时代逐渐过去。在新股破发常态化阶段,投资者需要注意新股所在的版块、业绩、首发价、估值等诸多指标。


缺少业绩支撑

上述12只破发新股均来自于创业板和科创板。相对于创业板,科创板新股破发比例更高。

事实上,作为注册制的先行者,科创板和创业板出现新股破发,并不令市场意外。毕竟,注册制推行后,除了发行定价市场化,发行节奏也加快,新股供应量逐渐加大。

4月21日晚间,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分论坛上谈到新股破发时表示,最近有些IPO跌破发行价,不是说IPO太多了,而是说定价能力要进一步提升。

他说,A股市场在深度广度上,在服务不同投资者、应对市场挑战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比如在做市、IPO定价方面,引入国际有经验机构,对提高市场的质量是有帮助的。

此外,创业板和科创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上市门槛放宽,部分企业或存在盈利能力尚弱等问题。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上述12只破发新股中,2021年净利润亏损的就有2只,即普源精电和海创药业。

普源精电的公告显示,2021年普源精电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9.77万元。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存在亏损,且未来一段时期存在可能持续亏损的风险。

海创药业也表示,截至上市公告书签署日,公司核心产品仍处于临床阶段,2019 年度、2020 年度及 2021 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170.46 万元、-48,984.95 万元及 -30,617.99 万元。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预计仍将增加研发投入,未来预计仍将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缺少业绩的强势支撑之下,上述两只股票上市首日的跌幅惊人。以普源精电为例,4月8日,该司正式登录科创板,开盘即破发,尾盘报收39.78元,大跌34.66%,跌幅之高令市场讶异。


计算机行业占比最高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12只破发新股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类别占比最高,超4成,包括中一、英集芯、经纬恒润、唯捷创芯和长光华芯。

表现偏弱的除了计算机行业,还有一向被认为高收益高风险的医药行业,比如说海创药业。 4月12日,海创药业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42.92元,但当日收盘报30.10元,大跌29.87%。

市场分析称,医药和计算机行业上市的初创企业较多,对公司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或导致上市首日股价表现不佳。

发行价格也需要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在上述12只破发新股中,发行价高于50元的高价股多至6成,其中经纬恒润和中一的发行价均超百元,分别为121元、163.56元。

招商证券认为,两方面原因或导致了不同价格区间的新股表现差异:一是,A股市场或对低价股存在一定的锚定效应:A股的市场成熟度较低而个人投资者比例较高,对低价股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历史上也存在较多的阶段性低价股行情。

二是,网上申购市值打新制度下,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中签率较低;同时低价股对应的中签申购金额较低,投资者避险的意愿也较低。

当然,近期市场表现整体不佳,A股市场连续出现回调,投资者观望情绪较浓,新股上市首日卖出的压力也会加大,部分新股出现破发也不稀奇。

此外,市场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实行注册制后,定价权交给市场,市场自我调节的阵痛期不可避免,新股也会经历一个估值动态平衡的过程。


部分固收+产品率先退出打新市场

破发后,随之而来的是弃购。打新从稳赚不赔变成一签动辄上万元的亏损,令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

4月12日,发行价121元的科创板新股经纬恒润发行结果出炉。此次网上发行约967万股,而弃购数量高达326万股,占比超1/3。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4月18日,发行价高达230元的科创板新股纳芯微发行结果出炉,该司网上发行约872万股,但约338万股被 " 弃购 ",占比近40%,弃购金额高达7.78亿元,超过了此前1月5日上市的中国移动,被戏称为A股新“弃购王”。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破发,关注企业在市盈率、版块、长期成长性等方面,甚至有券商投顾明确建议投资者放弃某些新股的申购,颇为罕见。

此外,已有部分固收+产品率先退出打新市场。华安证券认为,从基金公司层面来看,近三个月(即2022年1月至今),参与度高于90%的基金公司有57家,与一个月前的跟踪数据对比(2021年12月~2022/3/18,参与度高于90%的基金公司有85家),基金公司打新参与度下降速度较快。

而从产品层面看,华安证券表示,主动权益型基金近三个月打新参与度中位数为83.12%,询价入围率为64%,固收+基金近三个月打新参与度中位数为71.43%,询价入围率为62.5%,部分固收+基金率先退出打新市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王玉凤 实习生陈超

编辑:王玉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