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从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站获悉,4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机构及澳门终审法院合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司法案例研讨会,推进三地的司法交流,加快区内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区际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出了实际要求,在保持三地法域的独特性之余,进一步消除区际法律冲突,需要三地在司法协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郑若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法律环境,如果三地能在常见的法律范畴内制定出一套最佳准则或者示范法规,则不仅可以协调三地法律冲突,也可以供建设法治“一带一路”借鉴,为其他国家及地区提供参考,助力构建公平、和谐及法治为本的国际社会。
郑若骅强调,深度融合的法治建设,打造共同的法治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课题。她指出,目前粤港澳三地已达成了不少双边民商事司法协助安排,但三边的同类型安排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她建议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应该对已签订的双边司法协助安排作系统整理,以过往经验为基础,达成粤港澳三方能够签署并出台的三方民商事司法协助安排。
据悉,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的司法交流日益紧密。2019年9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法律交流与互鉴框架安排》。同年12月,广东高院发布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
2020年1月6日,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司法案例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研讨会上,粤港澳三地法官、律师用模拟法庭的方式,按内地、香港、澳门诉讼程序分别对一起跨境商标权保护案件进行了审理,以此对粤港澳法律制度的差异进行比较性研究。
另据南都此前报道,2021年7月31日,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在深圳、珠海和香港特区三地同时开考,其中香港考场由香港律政司协调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负责考务工作。通过考试并取得内地执业资质的港澳律师,可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内地9市,从事一定范围内的内地法律事务,试点时间为三年。
香港律政司新闻发言人曾回应南都记者表示,相信随着该考试的顺利落实,将会有更多熟悉两地法律的香港律师可以为前海以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更有力地做好中央为香港法律界推出的支持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港事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