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珠海如何发力才能在2025年跨入“工业万亿俱乐部”?新出炉的《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有何亮点?4月24日中午,珠海市召开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通报“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有关情况。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市招商署主任刘高路、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李腾东、市政府副秘书长李笑东先后就相关政策措施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闵云童主持发布会。
“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是什么?
珠海定目标、定任务: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南都记者获悉,“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包括1个实施方案(《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5 个十条试行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十条措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创新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市政府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提速提效措施》和3 个考评方案(《珠海市 2022 年各区(功能区)落实“产业第一”招商引资工作综合考评方案》、《珠海市2022 年市直单位落实“产业第一”招商落地综合考评方案》、《珠海市 2022 年工业经济综合考评方案》)。
其中《关于坚持“产业第一”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珠海将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低于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促产业发展?
力争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4000家
在5个十条试行措施中,《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下称《创新十条》),从创新主体、创新链条、创新要素、创新生态4个方面,围绕创新企业、孵化载体、创新平台、科技攻关、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交流合作、创新生态等创新全链条出台了十条干货措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需要提出最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
《创新十条》提出,珠海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4000家。对首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40万元补助,对通过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补助。
同时,实施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引育倍增工程,建立“独角兽种子企业—独角兽潜力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统筹各部门力量予以重点培育,力争2025年全市入库企业超200家。
官方解读:创新十条有何亮点?
最大亮点是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
《创新十条》有何突出亮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表示,“创新十条”最大的亮点是“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根据产业发展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
首先是补齐短板。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补齐创新链条上的“空白”,出台多项新举措。在“硬件”上,支持未来科技城、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异地创新中心等建设;在“软件”上,对技术交易收入、创新券、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等给予相应补助。
其次是提质增效。突出“产业第一”导向,调整孵化载体资助条件和创新平台考核评价标准,根据促进产业发展情况给予补助,引导为产业发展做更大贡献。支持园区建设共性创新平台,引导创新主体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第三是引导转型。对现有扶持方式重构升级,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建设产业链型孵化器,引导天使基金“投早投小投新”,推动国有政策性创投基金改革,创新揭榜攻关等科研项目组织形式,形成更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的新模式。
第四是流程再造。以提高工作效能及服务效率、提升各类创新主体认同度及获得感为目标,在科研项目管理上实施全流程“一网通办”;在项目资金管理程序上应减尽减,对研发补助、认定奖励等免申即享;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监督检查、容错纠错等机制,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王雷介绍说,“十三五”期间,珠海高企存量从2015年的397家跃升为2020年的2101家,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39%,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珠海将继续加大对高企的培育支持力度,持续设立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通过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创新型(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链条联动培育机制,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
南都记者杨亮 赵雨琪
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