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疫”线!广州“红棉老兵”发动2.8万人次抗疫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2-04-24 21:14

今年4月8日以来,广州市发生新一轮本土疫情,一场全城动员的抗击疫情战斗紧张打响。广州市各区各镇街的退役军人志愿者“红棉老兵”再次迅速集结,一呼百应,站上了抗疫的最前线。

“我可以。”

“我报名。”

“马上到!”

“扫楼”、维持秩序、核酸检测……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大大增强,为了跑赢病毒,在最短时间内筛查出潜在感染者,红棉老兵在组织号召下迅捷反应,高效执行,发挥退役军人保家卫国的精神,全力投入守护广州的疫情狙击战中。

白云区新市街红棉老兵志愿者为老人开辟绿色通道.jpg

白云区新市街红棉老兵志愿者为老人开辟绿色通道。(受访者供图)

据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统计,自4月广州市突发疫情以来,全市红棉老兵迅速响应,共集结了2.8万人次、1.3万名红棉老兵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全市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累计参加2369场疫情防控活动,志愿服务时长逾8万小时。

化身排查员、配送员

白云区2000名红棉老兵加入抗疫一线

退役不褪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退役军人。4月8日,白云区在全市首先拉响疫情防控警报。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疫情,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号召辖区各镇街退役军人志愿者红棉老兵火速集结、冲锋在前

“我请战!”“我报名!”“算上我!”“加我一个!” 4月12日,辖区内的红棉老兵楒科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微信群中发出抗疫动员令,有着丰富疫情防控工作经验的退伍军人陈勇等67名退伍军人主动请缨,依托企业资源迅速组织志愿服务队,与各单位联控、协同合作,第一时间进驻封控区、防范区,协助街道做好管控工作。

红棉老兵_科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在现场引导市民登记核酸采样信息.jpg

红棉老兵楒科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在现场引导市民登记核酸采样信息。(受访者供图)

志愿服务队分成三支队伍,4月13日进驻当晚便马不停蹄开展工作,进村入户对人员进行排查并做好登记。4月14日,再次核查人员健康码及核酸检测情况。4月15日中午至16日凌晨,根据街道要求,开展流调工作。通过电话逐个联系村民,收集政府所需的疫情防控相关资料,争分夺秒与疫情作斗争。

在白云区新市街道,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总是彻夜亮灯。这间办公室虽然不大,但却“兵”味十足,有4名工作人员是退役军人。每条数据的核实,每一份防疫物资的调配,每一个重点人员的转运,军人特有的干劲,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白云区新市街红棉老兵志愿者上门排查并为居家隔离者配送物资.jpg

白云区新市街红棉老兵志愿者上门排查并为居家隔离者配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深夜,急需摸清封控区里人员情况并落实转运,新市街退役军人王祖祥在收到通知后,马上和同事赶到指定地点,按照防疫要求穿着好防护装备,立刻上门逐户摸查清楚封控区内人员实际情况,每户不同的情况,面临的困难,汇聚成一份份完善的摸查登记表,完善的数据信息,为人员转运和落实关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他们对整个区域完成摸排后,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脱下汗水浸湿的防护服,稍作休息后,他们要继续迎接下一场战斗。

在封控管控区内往返奔波运送生活物资,穿上防护服协助重点人员转运,通宵电话排查加速流调工作,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8日,在白云区抗疫各条战线参加志愿行动的退役军人已超2000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共计15016人次。

南都记者了解到,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海珠、越秀、番禺、花都、从化等区的“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也纷纷集结、出发,投身到了基层抗疫一线当中。

三元里红棉老兵志愿者就地上阵

“点对点”为小区500户居民集中订购蔬菜包

作为此次本土疫情防控形势最紧张的区域之一,在三元里街道,一位位退役军人变身“志愿红”,积极参与核酸检测秩序引导、封控卡口值守、生活物资配送等工作。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全街13支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就近到所属社区报到,与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并肩,服从调度开展各项服务。截至目前,全街已累计约300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投身此轮疫情防控阻击战。

管控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困难大、任务重,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健康安全。每轮核酸检测,红棉老兵志愿者坚守服务“不断档”。提前报到,协助打通核酸检测点位便民通行路,拉好警戒线、准备好物资、走家串户通知群众做核酸。炎热的天气让身穿防护服的医生汗流浃背,红棉老兵志愿者主动请求将自己安排到气温最高的中午时段,负责值守管控点的卡口,为社区安全健康把好关、守好门。

白云区三元里街红棉老兵志愿者引导老人前往核酸采样点.jpg

白云区三元里街红棉老兵志愿者引导老人前往核酸采样点。(受访者供图)

面对居民生活急、难、愁、盼问题增多的情况,三元里街道红棉老兵志愿者协助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迎难而上,精准对照管控区和提级管控区分类别配送保障物资,协助小区居民求医问药,转运孕妇,对独居老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落实“点对点”特殊帮扶照护。志愿服务队5次“点对点”为小区500户居民集中订购蔬菜包、粮油包等生活物资1500余份,解决了小区居民基本生活保供问题。

红棉老兵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以坚守与奉献擦亮社区抗疫的温暖底色。

2.8万人次“红棉老兵”投身社区防控一线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品牌于2020年年底正式启动运行。该品牌依托“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服务体系,以“专业志愿队+社区志愿者”的方式进行组织建设。

目前,广州市、区、镇街、村居各级共建立“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伍1400余支,吸引加入的志愿者逾1.8万人。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红棉老兵志愿力量已加入各个志愿服务领域,协助社区开展抢险救灾、走访慰问、老兵调解、文明创建、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医疗卫生等工作。截至目前,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上发布志愿服务活动1749个,15487人红棉老兵志愿者服务超12万人次社区居民,累计超11万服务时数,彰显新时代退役军人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积极贡献自身力量。

据统计,此轮疫情以来,全市共组织发动了2.8万人次“红棉老兵”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他们冲锋在前,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助力,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若有战、召必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

特写

红棉老兵在抗疫一线连轴转30天

4月10日晚上11时,刚从海珠区沙园街道完成支援全员核酸任务的红棉老兵志愿者陈显德回到家中,电话又响了。

“南洲街道封控区内现在需要党员先锋队协助抗疫工作,请你参加!”“请组织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放下电话,不多想,陈显德立即赶赴现场,度过了连续奋战的10小时。

海珠区红棉老兵志愿者陈显德在封控区内执行任务.jpg

海珠区红棉老兵志愿者陈显德在封控区内执行任务。(受访者供图)

陈显德是海珠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党龄17年,曾担任过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工作经验丰富。到达封控区后,他马上换上防护装备,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居家隔离。

事实上,早在3月12日,陈显德就在抗疫一线负责各项常态化工作,至今已有一个月。“作为一名红棉老兵,也是一名党员先锋队员,人民群众有困难时,必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说。

下班换上防护服直奔黄码检测区做志愿者

白云区白云湖街海苑社区在此轮疫情中被划为疫情管控区,该社区近400名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守护在战“疫”最前线。

4月8日,白云区启动全区居民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下班后得到消息,直接就去了社区支援。”家住白云湖街海苑社区的红棉老兵志愿者梁宽是一位有着30年军龄、27年党龄的军转干部。当天下午,他穿好防护服直奔位于石井国际大厦附近的黄码核酸检测区,从当晚8点许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近4点。

“发现老人、孕妇等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众,我们会引导他们到优先通道,”在现场,梁宽跑前跑后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同时进入住宅区扫楼告知居民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有些市民排着队健康码突然变色,需要前往相应队伍重新排队。“这种时候人都容易有情绪,我们就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多理解他们,除了提供更周到人性的服务,言语上也多多表达关心。”

梁宽曾参加过2020年湖北战疫,志愿服务经验丰富。接连4天,他在黄码核酸检测点忙碌着,“回家最早的一次是晚上10点多。”在梁宽看来,危急关头,在人民需要的地方,退役军人总会挺身而出,因为他们的身体里留存着“向前冲锋”的肌肉记忆。

退役军医上门为30位卧床在家的老人做核酸采样

自越秀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以来,大东街红棉老兵志愿者陈红平多次参与到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中,最晚的一次忙到凌晨2点,一共为500多人进行了核酸采样。

陈红平服役期间是一名部队护士,在医疗护理方面接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经验丰富,在疫情防控期间多次为社区的大规模核酸采样提供了支持。

越秀区大东街红棉老兵志愿者陈红平上门为老人做核酸采样.jpg

越秀区大东街红棉老兵志愿者陈红平上门为老人做核酸采样。(受访者供图)

去年5月份广州抗击疫情期间,陈红平和同为红棉老兵志愿者的丈夫张成强也曾一齐上阵,一个负责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指引,一个负责核酸采样。“这段时间我先生因为手术需要卧床休息,但是他仍然惦记着为抗疫做点事情。我的一部分志愿工作是把挨家挨户收集的信息登记成册,他躺在床上读出来,方便我输入电脑。“陈红平说道。

4月12日,在新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中,红棉老兵陈红平和战友一起上门为卧床在家、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核酸采样。中途除了脱防护服上洗手间,其余时间她顾不上吃喝,历经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约30位老人的核酸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王瑜玲 吴笋林 实习生耿晓帆 通讯员程鑫

编辑:王瑜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微文明·最美街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