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药企一季度净利大PK:7成净利上涨,2家超10亿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2-04-29 15:37

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也争相出炉。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Wind数据后发现,截至4月27日,大湾区A股上市药企中已有29家披露了今年一季度报告。其中,21家净利润上涨,占比超7成,2家净利润规模超过了10亿,实力雄厚。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大部分药企业绩报喜之时,另有8家因为净利润下滑可能会愁上眉头。其中,阳普医疗作为唯一亏损的一家,格外得引人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大湾区部分药企业务虽同是与疫情检测相关,但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大相径庭,有的利润暴增数倍,有的同比下滑。此外,在医药反腐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部分中药企业轻研发、重销售的惯性依然存在,但销售占比有所下滑。

七成企业净利上涨

从业务规模来看,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的有2家,即迈瑞医疗和白云山。

报告期内,迈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9.43亿元,同比增长20.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5亿元,同比增长22.74%。

白云山实现营业收入为205.38亿元,同比增长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06亿元,同比增长10.95%。

净利润介于1亿与10亿之间的有11家,包括金域医学、万孚生物、华润三九等;净利润小于1亿的有16家,占比最高,超过50%,包括泰恩康、开立医疗、理邦仪器等。

从发展速度来看,上述企业中净利润同比上涨的有21家,超过70%。其中,净利润涨幅超过100%的有3家,分别为万孚生物、泰恩康、凯普生物。净利润涨幅介于50%和100%之间的有5家,净利润涨幅小于50%的有13家。

虽然逾七成药企业绩喜获“开门红”,但遗憾的是,喜乐悲欢并不相通。上述29家企业中,今年一季度仍有8家净利同比下滑,包括华大基因、阳普医疗、卫光生物、赛隆药业等。


一家企业净利润亏损

虽然上述湾区药企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有涨有跌,但在这一众同行中,阳普医疗格外得引人注意:它是唯一一家净利润亏损的。

阳普医疗是国内真空采血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报告期内,该司营业收入17,955.80万元,同比减少22.1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770.65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该司解释称,参股子公司深圳市阳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上市,深圳阳和以伟思医疗2022年3月31日的收盘价格作为每股公允价格确认投资收益,公司对深圳阳和确认的投资收益减少,剔除投资收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1.27万元。

近年来,阳普医疗的业绩表现跌宕起伏。2018年,阳普医疗出现巨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超过1个亿,同比下滑1228.20%,这也是该司上市十年以来的首亏。2019年扭亏为盈,但2021年净利润开始再次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57万元,同比下降88.57%。

在2022年一季报的风险提示中,阳普医疗也强调,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出口业务依然占公司销售总收入相当大的份额,疫情持续时间尚不确定,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也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海外主要客户分布在哥伦比亚、俄罗斯、泰国、沙特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不确定性更大,会直接影响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新冠检测业务表现大不相同

记者发现,大湾区部分药企业务虽同是与疫情相关,但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大不相同。

就拿净利润增幅最为显眼的万孚生物来说,今年一季度,该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6.25亿元,同比增长27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4亿元,同比增长481.32%。

一季度业绩高涨,与新冠检测业务贡献密不可分。自2022年初香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万孚生物快速提供新冠检测试剂,新冠检测产品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3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面对全国各地疫情的反复,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的需求显著增加。

万孚生物称,公司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新冠抗原产品注册证变更的公司,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增产扩能工作,科学到位地做好保供,以快速检测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撑。

一边是净利暴增数倍,另一边却是净利下滑。4月23日,华大基因公告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3亿元,同比下降8.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下降37.06%。

事实上,去年华大基因的业绩便已开始下滑。根据华大基因此前披露的2021年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66亿元,同比下滑19.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下降30.08%。

新冠业务同样是重要原因。对于去年业绩下滑,华大基因表示,新冠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策略的变化,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利润较2020年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是今年国内最早获批上市的5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之一,市场对该业务增长空间抱以期待。

不过,4月22日,在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询问华大基因抗原检测试剂盒最近销售情况如何时,华大基因回应道“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的政策指引,积极推动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可及性,全力确保国内抗击疫情的检测需求,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上述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受政策、市场竞争及新冠疫情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目前尚无法预测其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二级市场上,华大基因股价持续低迷。自2021年1月创下180元高点以来,该司股价一路走低,截至4月28日收盘,已跌至61元左右,大跌超6成。


部分企业销售占比有所下滑

2021年4月12日,19家医药企业因使用虚假发票、虚构业务事项或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等原因遭财政部行政处罚。此举也被业内视作医药反腐的持续升级。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也备受关注。

上述药企中,今年一季度销售费用位居前列的包括白云山、丽珠集团、健康元等,均超10亿。其中,白云山以18.73亿的销售费用领头,但占总营收比并不突出,仅9.12%。

就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来说,在上述29家湾区药企中,这一比重超过50%的有2家,包括一品红与嘉应制药,分别为57.77%和51.27%。

一品红是一家聚焦儿童药和慢病药领域的医药创新企业,专注于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产品类别涵盖化学药、特色中药、生物疫苗等。

事实上,一品红在销售上长期坚持高投入,并在今年之前呈攀升态势。2018年至2021年,该司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超过了42%、51%、55%、58%。但从今年一季度的表现来看,这一数值有所降低。

南都湾财社记者也注意到,由于临床数据不易获得,中药企业研发新药的积极性不太高,加上部分中药药食难分,业绩更多是由销售和品牌驱动,部分中药企业轻研发、重销售的惯性依然存在,但销售占比有所下滑。

上述另一家今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过半的嘉应制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成药制造企业,拥有5种剂型共70多个药品品种,主要涉及咽喉类、感冒类、骨科类、风湿类中成药。

从最近4年的数据来看,嘉应制药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于2018年超过了51%,但在2019年达到巅峰61%以后有所下滑,2020年、2021年分别为55%和57%。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王玉凤 实习生陈超

编辑:王玉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