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一代·正青春」第11期
Z世代,你为什么爱上机器人?
——华南虎战队:
我们要培养最优秀的工程师
故事主角:华南虎战队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
两届RoboMaster全国总冠军
已申请379项国家专利
孵化出12家创业公司
回想起2021年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总决赛,朱俊龙仍觉得热血沸腾,“灯光打在赛场上,机器人在红蓝交汇的场地里互相射击,还有声浪,一层一层从观众席传来,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的疲惫。”
华南虎战队成员朱俊龙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
——华工规模最大的本科生实验室
近五年,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获得科技竞赛奖项近90个,提交国家专利申请390项,其主攻竞赛的华南虎战队更是获得了RoboMaster2017、2018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总冠军、RoboMaster2021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一等奖等奖项。
不过,对于战队队员来说,比起赛场上的成就,团队成长似乎更加重要。每一个机械结构的完善,每一个创新思维的落地,以及队员们一起优化机器人的日日夜夜,都在使实验室更接近它的目标——“培养最优秀的工程师”。
“我来华工,
就是为了加入华南虎战队”
据21赛季华南虎战队队长钟俊濠介绍,每年报名华南虎战队的人不少,但在经历了层层筛选、培训和备赛后留下的,大多是真正对机器人有热情的同学。
21赛季华南虎战队队长钟俊濠
战队队员伍思朗是在进入大学后发现机器人的乐趣的,“那堆铜铁、机械其实很有灵性,而我可以让它们动起来”。
华南虎战队队员伍思朗
队员朱俊龙则是从小对机械感兴趣。2018年,他偶然看到华南虎战队的比赛视频,视频中蓝方步兵机器人从高地冲下,击打对方机器人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他,“(那个场景)在赛场灯光的渲染下特别酷炫、热血。”高考报志愿时,他填报的前几项专业都与机器人相关,而他选择华南理工大学,“也可以说是为了加入华南虎战队”。
华工机器人实验室分为机械组、电控组、视觉组、宣运组、项目组、信息组和教育组七大组别,主打竞赛的华南虎战队更多出自前三组。
伍思朗介绍,战队的主力赛事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而其他各类大赛,如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则由项目组筹备参加。
加入战队的过程像一次小型招聘,实验室会预先告知各个组别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给出建模等任务和几本参考书。“很多人在这时候就放弃了。最初报名我们机械组的有70多人,来面试的只有30多个”,朱俊龙说,当初他为了完成招新要求,在图书馆泡了一星期。
但即便如此,一旦入队,他们面对的就不再仅仅是理论、模型和代码,而是机器人实体。
华南虎战队有一个新队员培训,朱俊龙加入那年的培训持续了国庆七天,每天上午九点开始,持续到晚上十一、二点结束。新队员们在培训中学习机器人制作方法和设备使用方法,并在培训结束后接受考核。此后,他们还将进入长达大半年的实习期,之后才能转为正式队员。
过程中不断有人离开,或是因时间冲突而选择主动离队,或是因热情不够或性格不合被师兄劝离。“其实,做机器人和其他很多工作一样,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会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朱俊龙说。
与身边的机器人
“一起成长”
队员徐敬岚清楚,制造一代机器人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时间,之后便是测试、训练和一代代的优化。机器人在更新换代,队员们也在不断成长。
为适应每年比赛的变化,他们既要学习往届战队和其他队伍的优秀案例,又要自发挖掘课本之外的新知识。实操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也要依靠他们自己发现、思考和解决。渐渐地,队员们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点“工程师思维”。
华南虎战队队员徐敬岚
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工程师思维的重要体现。子弹卡壳、射速不足、自瞄不稳……初期机器人需要优化的地方还很多。机构断裂、代码报错乃至电路板烧坏等故障也不少。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队员们绞尽脑汁。朱俊龙说,为解决一个传动部件导致机构寿命短的问题,他会花上一天时间想出四五个优化方案,再用一晚上全部试一遍,试出一个效率和质量综合最好的。不能等到明天,是因为进度每慢下一分钟,耽误的都是整个团队的时间。
毅力必不可少。从开始备赛起,队员们就几乎投入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到2021年七月RoboMaster决赛季,队员每天白天和机器人操作手一起训练,然后维修或组装机器人到晚上。“要保证机器人永远处于测试或维护状态,不能停下。”朱俊龙说。
谨慎、精细、脚踏实地同样是工程师思维所需要的。华南虎战队机器人主打“稳定”,“我们不做太多‘震惊四座’的功能,就靠稳定取胜。”
为保持稳定,些许过度谨慎是可以被接受的,比如战队机械组队员大都有一点“强度不足恐惧症”,“明明已经算好了板子的厚度,却还是怕它断掉,总想再给它加一点厚度,加一点强度。”朱俊龙说。
对思维和能力的磨练发生在队员们进入战队后的每一天。从开始筹备到2021年4月的RoboMaster高校联盟赛,再到2021年8月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南部区域赛和全国赛,队员们近一年的紧张准备,课程之外的全部空余时间,都献给了这个比赛,他们期待着彼此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实现机器人制造从“0”到“1”的过程。
一只从沉睡到醒来的“华南虎”
事情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由于战队前期一次严重的团队危机,队员们的期待险些落空。
2020年10月,老队员沿用了上一届师兄的团队管理方法,对入队不久的新队员进行严格管理。朱俊龙记得,那时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机器人的制造进度,他们在加工时出现失误,也免不了批评与责罚。
战队还设置了指纹打卡机,规定队员们每周末上午9点,下午2点30分前必须打卡进实验室,晚上9点后再离开。“有时感觉去实验室就像上班,畏手畏脚的”,徐敬岚说。
几个月后,华南虎战队进入“低谷期”。战队与华南农业大学机器人队约好友谊赛,赛前却发现自己的机器人头部动不了,攻击机构也完全断电,友谊赛不了了之;在同月与华南几所高校展开的机器人联合比赛中,华南虎战队同样战绩不佳。
“(机器人)机构稳定度不够,射击不准,电控线路布置得有些凌乱,代码没有调到最好,视觉的自瞄也需要再打磨,我们就匆忙上场了。”队员许泽龙形容,此时的华南虎战队好像“睡着了”。
21赛季华南虎战队副队长许泽龙
4月的RoboMaster高校联盟赛近在眼前,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也将很快临近。几次失利给了华南虎战队当头一棒,也让他们开始直面队内的问题。
3月下旬,战队召开全体会议,把队伍管理方式、氛围、新老队员的关系与隔阂等问题都提出来讨论。队员们也敞开心扉,新队员说出自己的期待,老队员则分享了他们往年参赛的经历和教训。
一位师兄提到一个战队前操作手,“招新时他基础能力不够,但还是被留下了,因为他眼里有光”,接着,他补充到,“我看到你们眼里也渐渐有了光。”讲到这里,队员们都有些触动,“大家有热情,有信念,有荣耀感,这是最重要的。”
会议之后,华南虎战队仿佛一夜之间“醒了”:打卡机被撤走,师兄们对待后辈更加和蔼,不再推着新队员向前,新队员也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当中。
他们重新明确了步兵、英雄机器人的发展路线,同时继续优化其他兵种,最终拿下RoboMaster2021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南部赛区八强和全国赛一等奖。
“那时候除了激情,
什么也感觉不到了”
2021年8月,深圳南山区“春茧”体育馆,RoboMaster2021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来了。华南虎战队全员出现,有小50号人,一半上了赛场,另一半则留在体育馆候场区观看直播、研究战术,为场内补充零件和物资。
华南虎战队的全国赛是在一天内打完的。比赛7分钟一场,每两场之间有3分钟的机器人检修时间。他们从下午两三点打到凌晨两点,数不清打了多少场比赛。
朱俊龙是上赛场的那一批,负责给机器人做检测维修。十几小时的比赛,他全程沉浸其中,竟一点也没感到疲惫。
现场环境比他当初在视频中看到更令人激动:灯光打在赛场上,红蓝双方机器人在场中央激烈交战。到了最终决赛,所有参赛队伍都进场观看,观众席上到处是灯牌、标语,队友和其他支持华南虎战队的队伍喊着他们的口号,“那时候除了激情,什么也感觉不到了。”
比赛结束,华南虎战队拿下全国季军,这是一个令他们挺满意的成绩。参赛队友踏出赛场的一刹那,在候场区等待的徐敬岚没绷住,掉了眼泪,“所有人都在拼搏,在为了实现同一个梦想而努力,有这样一群好兄弟真是太棒了。”他们相互拥抱,与其他战队队员交换队服,把有突出贡献的队友抛向空中……这是见证他们一年拼搏的荣耀时刻。
在不少华南虎战队队员眼中,制造机器人是给死物赋予“生命”的过程,“机器人背后是很强的创造力。一些零散的部件,在人的奇思妙想之下拥有了活力,实现一些有意思的功能,就像是被注入了灵魂。”伍思朗说。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力量,年轻一代有责任挑起创新型实体经济大梁。队员们对未来的规划不尽相同,却都想着能继续在机器人领域干下去,完成一些能解决社会重大用途、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的机器人发明。而对华南虎战队,他们当然还记得那个共同的目标——“培养最优秀的工程师”。
Z问Z答
和上一代相比,你认为Z一代有什么不一样?
朱俊龙:我们这一代,是在他们的基础上传承过来的,那到后面的话达到的那些高度肯定是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更往上一点的。
徐敬岚:迭代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你可以看到前辈们所踩过的坑,然后知道怎么去解决它。
你觉得Z一代应该有什么样的时代担当?
伍思朗:我们的担当就是要把这个科技圈做得更开源化,就是我们做好的东西,给大家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块知识,让更多的人基于这个基础去创作。
朱俊龙:在工业上的话,是把目标放在这一些难攻坚,或者说是必须要攻坚的地方,去给整个国家社会做一点贡献。
「Z一代·正青春」栏目
在当下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成长于数字时代的95后、00后群体“被”称为“Z世代”。古风圈、电竞圈、XX圈等“圈文化”,让他们成为了舆论争议中心,他们的语言习惯、社交行为、爱好兴趣全都被放大解读。有人说“他们是被网络毁掉的一代”,也有人说“他们生在了最好的时代”,是乘风破浪的一代,关于Z世代的看法,众说纷纭。
为此,南方都市报乐活栏目推出「Z一代·正青春」系列内容,我们采访了几位95后和00后,通过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代人的想法和态度。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人生,也是这个时代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出品|南方都市报、N视频
栏目统筹|苏芬南、陈实
栏目策划|蔡文茵、詹晓赞、罗雪纯、董晓妍、谢燕林
本期视频|蔡文茵、罗雪纯、詹晓赞、李嘉颀,实习生 李泽宇、周郁森、叶颖峰、沈阳
本期文案|董晓妍,实习生 郭一蒨
本期设计|刘妍妍
编辑:许文茜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Z一代·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