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李榕 4月28日上午,2022年深圳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深圳今年将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9亿,加快推进新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大鹏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
深圳总床位数达到6.4万张
会上介绍,《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首次列入市级重点规划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统筹推进85个医疗卫生新改扩建重点投资项目建设,中大七院二期、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二期、市第三儿童医院等项目开工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期项目竣工,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住院大楼投入使用。新增床位1086张,总床位数达到6.4万张。
通过启动社康服务“扩容提质”,修订社康机构设置标准,布局建设社区医院,推动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标准提升至1400平方米。2021年深圳新增社康机构91家,总数达833家。新增全科医生2112人,总数达7518人。2021年全市医疗机构共完成总诊疗量1.14亿人次,入院183.89万人,其中基层医疗集团完成总诊疗量的74.5%,社康机构完成33.1%。
新增6种疾病社区首诊打“五折”、签约家庭医生打“两折”医保用药优惠政策,71项中医类治疗项目及中药实行一档参保人社康打“七折”,82.4%高血压、73.6%糖尿病诊疗在社康机构完成。
三甲医院总数达25家,高水平建设“再上台阶”
截至目前,深圳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总数达7家,三甲医院总数达25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16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入复旦排行榜全国百强。8家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同类医院百强,2家医院进入全国同类医院十强。
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注册成立,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分中心落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遴选首批卫生健康菁英人才349名,新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31个,累计认定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1016名。
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5.98%
2021年,深圳发布了首份《居民健康白皮书》,《居民健康白皮书》分为深圳居民健康情况、深圳卫生健康资源现状和“健康深圳”建设共3章,全面介绍深圳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城市健康保障。该白皮书是“健康深圳”建设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标志着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迈出新的步伐。
会上介绍,深圳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5.98%,福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连续七年全市第一,盐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深圳以全省第一成绩通过省级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截至目前,深圳完成26.6万例乳腺癌、32.7万例宫颈癌免费筛查,15.3万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完成11.1万小学生牙齿窝沟封闭、186.4万幼儿及中小学生近视筛查、102.1万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完成15.03万例产后访视、14.6万例新生儿访视,为38.4万名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
在重点场所增配3000台AED,2022年先抓住这些重点
会上介绍,深圳今年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9亿,建成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新改扩建工程;推进第二精神病医院、盐田区新建市属中医院等项目立项;加快推进新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大鹏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
同时,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南方基地、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基地等建设。加快推进医学科学院筹建,加快质子肿瘤治疗中心装备。同时,推动在养老机构和福利中心逐步设置社康机构,逐步将学校医务室转型升级为社康站,区属公立社康机构逐步移交区属综合医院(含中医院)举办,区属专科医院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不再新办社康机构。
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将新增床位1200张,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全科医生800人以上,200家社康机构开放夜诊至晚9点,继续在重点场所增配3000台AED(全自动除颤仪)。同时继续做好重点人群公卫服务,做好近视和脊柱侧弯筛查、肥胖干预、心理健康管理等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项目,继续实施“两降一消”工程,持续开展职业健康保护等专项行动,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跌倒预防干预、失能失智筛查干预和痴呆防治等工作。
深圳医疗接下来会有什么变化?会上介绍,到2025年,实现“更高的健康水平、更优的医疗服务、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强的科教支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4.53岁,千人床位数达到4.5张,三甲医院达到30家,社康机构达到1000家以上,10家医院进入全国医院排行榜百强,将肿瘤、心血管、神经外科、呼吸内科、老年医学等重点学科群提升到国内一流水平,建成全新机制医学科学院和9家研究型医院,建成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流健康城市、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成为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编辑:向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