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这一“课”这所小学早就安排上了,收成了还会拿去义卖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2-05-07 16:32

南都讯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一时间,中小学生要学会煮饭种菜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5月7日,南都记者获悉,在荔湾区增滘小学,种菜这一“课”早就安排上了,有收成后,还会把菜拿去校门口义卖。

C1381.MP4.16_03_27_02.Still003.jpg

荔湾区增滘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给天台农田除草

除草种菜,孩子们把天台荒地变成小菜园

据悉,从2020年9月开始,荔湾区增滘小学利用教学楼天台的闲置区域,开辟了劳动实践的小农田。天台里,种着辣椒、番茄、紫甘蓝、番薯、艾草、等蔬菜植物,整个天台一片繁茂的景象,仿佛藏在学校里的“世外桃源”。课间,荔湾区增滘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到天台,开始给班级维护的农田除草,同学们戴着手套,卖力地把紫甘蓝周围的草都清除干净,给蔬菜腾出足够的生长空间。

C1387.MP4.16_07_51_48.Still001.jpg

菜地种着紫甘蓝和玉米

增滘小学主任庄小淇告诉南都记者,该校自2020年9月起落实每周一节劳动课,一二年级每周劳动2小时以上,三至六年级每周劳动3小时以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阵地,搭建日常生活劳动,小农田生产劳动及校外实践和服务性劳动等立体劳动课程体系。

此外,每个年级都有劳动清单。劳动教育具体内容囊括了校内日常生活劳动,结合各班清洁卫生,班级和个人物品的整理与收纳等开展,各班的花圃成为孩子日常生活劳动的重要载体。小农田则成为劳动课的主要阵地,搭建了田园圃站坊廊课程体系,孩子把“荒草园”变为了“芳草园”,种植的瓜菜还曾向家长义卖。

2018年9月,增滘小学成功开办江北校区,而增滘小学校本部和江北校区只有一路之隔。如今,校本部被专门用作学校融创教育实践基地。庄小淇介绍,学校每月有一次到校本部开展整日的劳动活动,学习主题课程有科学培植,职业体验等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整天的课程,午餐是由孩子自己制作的,孩子自己做得特别美味,学会了包饺子,做云吞,三明治,寿司,水果拼盘等。

C1396.MP4.16_09_22_30.Still001.jpg

天台农田除了栽种了蔬菜,还有中草药和花草

荔湾今年计划增建3-5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据了解,今年4月份,荔湾区召开了全区劳动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对今年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荔湾区内各校对劳动教育场所进行统一的校园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努力开辟创客空间、小种植园、养殖园、小工坊、小农田等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展校园劳动教育实践。同时做好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教育的结合,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2项生活技能。

此外,荔湾区教育局盘活多方资源,目前荔湾区有市级、区级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5个,计划今年会增加创建3-5个,各校也主动联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学校周边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法治、旅游、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职业体验,每所学校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少于1个,每个班级每学期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不少于1次,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通讯员  荔教宣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实习生  卢捷禧

编辑:叶斯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