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黄埔现身广州土拍!更多港企释放“进取”信号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地产
原创2022-05-13 13:04

在广州2022年首轮土拍中,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的悄然现身,引起了市场关注。时隔近十年,和记黄埔再次参与内地公开市场土地拍卖,释放了什么信号?长实今年是否还有在内地拿地的计划?是否认为现在是合适的布局时机?对此,截至5月12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尚未收到长实的官方回复。

时隔十年和黄再现身

在5月5日广州2022年首轮土拍中,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罕见现身了。白云区空港大道中东侧AB2904003地块,可谓当天的大热门,除了和记黄埔,还吸引了保利、越秀、中海、华发、华润、广州城投、粤海、珠实等一众国企、央企。

竞拍刚一开始,和记黄埔便率先出价23.6亿元,但后续因未跟进加价,未将该地块收入囊中。最终,中海地产以27.2亿元+住宅自持比例9%拿下,成交楼面价达34500元/㎡,溢价率15%。

微信截图_20220509154140.png

李嘉诚的商业动作一直备受关注。要知道,和记黄埔上一次在内地公开市场拿地,还是在2012年12月4日。当时,和记黄埔以2320万元获得武汉蔡甸区一宗地,楼面地价为1502元/平方米。

一个缺席了好久的企业,突然出现,引起市场各种猜想。

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当前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深度调整期,欠佳的销售表现影响了房企的拿地热情,流拍率增高,且大部分地块以底价成交。

进入2022年,中央及各部委频繁表态维稳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亦在积极落实因城施策,房地产行业已在融资端和市场端迎来诸多利好。广州2022年的首轮土拍中,除了国企,亦不乏实力民企的影子。

在此背景下,李嘉诚的此次现身,是否重启内地房地产市场?

李泽钜:继续物色合适物业发展机会

长实集团的内地土地储备一直在下降。2021年年报显示,于2021年终结算日,长实所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7500万平方尺,其中400万平方尺、6700万平方尺及400万平方尺分别位于香港、内地及海外。

而2020年末期,长实集团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8000万平方尺,其中位于香港、内地及海外的土储规模,分别为500万平方尺、7100万平方尺及400万平方尺。 由此看出,2021年内地土储较2020年再降400万平方尺。

销售业绩贡献上,长实集团于香港、内地预期于2022年确认的销售额分别为154.78亿港元、96.94亿港元;预期于2022年后确认的销售额分别为38.45亿港元、3.24亿港元。内地物业销售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长实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集团主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回应媒体称,从投资机会来看,无论在香港、中国内地、英国或者全世界其他地方,投资的地域不限,并会在全球市场考虑投资。

他表示,地产是集团核心业务,一定会继续发展。他在业绩报告中强调,香港及内地为集团地产业务重点市场,将继续物色合适物业发展机会,对两地前景充满信心。

他还表示,公司最看重的是资产质量和投资回报,而评判标准关键是在遭遇市场“大风大浪”时,这些资产是否可以盈利。

重回大众视野的港企

当前环境下,港企依然保持营收正向增长,毛利率、净利率也维持在高位。低调多年的港企现身内地土拍、收并购,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在3月举行的业绩会上表示,恒隆主要专注于高端住宅市场,并不担忧内地楼市未来发展,目前有不少内地房企财政较困难,这可能成为集团收购的最好时机。

“市场不好才有机会让你买,如果一个城市平时卖很多地,现在买住宅地的企业少了,政府收入受到影响,会不会让我们有机会用一个比较好的价钱买土地?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我们一直在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块。”陈启宗称。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恒隆地产的总收入和营业溢利分别上升15%、14%,至103.21亿港元和73.71亿港元。上海恒隆广场一个商场每年的销售额,是恒隆在香港所有零售物业销售总额的2.7倍。

新世界中国也透露出积极的信号。去年9月,新世界宣布投资 70 亿拿下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夏街村旧改项目;3个月后,它又于深圳和广州获取 3 宗城市更新项目。今年4月底,新世界中国与招商蛇口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内地和香港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涉及住宅开发、商业体打造、城市更新及旧改项目、股权及资产收购项目等多个领域。

“新世界现金流和短期内可动用的资金大概1000亿港元,资金资源已经充裕。今年,新世界发展会预留大约200亿港元用于收购。并看准时机继续进军大湾区,留意地点较好、成熟、短期内可销售的改造项目。”行政总裁郑志刚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还有新鸿基,2021年在广州首次集中供地中,以底价70.82亿元竞得番禺区南站核心区TOD项目地块,折合楼面价11493元/㎡。加上34.61亿元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南站TOD地块总投资金额高达105亿元,这也是广州首次集中供地中,总价最高的地块。“新地的文化,不是看重单一项目这么简单,投入的是对一座城市的信心”。新鸿基地产南中国区总经理黎祥掀如此表示。

其他港企在内地也是“有退有进”。比如瑞安,一方面向佛山禅城区归还岭南天地项目7号及8号土地;另一方面,在2021年12月武汉第三次集中供地中,瑞安房地产联合武汉城建集团联以165亿元拿下武昌古城“武船”三宗地块。今年2月,瑞安房地产与浦发银行,签署了房地产并购融资及ESG可持续发展融资100亿元合作备忘录。浦发银行将为瑞安提供并购融资服务,支持后者并购优质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

还有嘉里建设,购入上海市黄浦区的四宗地块,总占地面积3.8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33.29亿元等。手握充足的现金流,2021年至今的频繁拿地,也透露出了逆周期操作的发展逻辑。

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艳玲

编辑:李美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