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台办点赞的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已孵化多个项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2-05-16 13:23

近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接受应询指出,大陆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岗位,帮助台青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创业。朱凤莲特别提到,东莞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基地对接东莞孵化协会等资源,为入驻台青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据悉,2015年以来,国台办授牌设立了78家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涵盖园区、学校、创业孵化器、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类平台,助力台青在大陆实习就业创业。广东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作为其中一家创业基地,通过提供就业创业辅导、法律咨询和投融资支持等方式,帮助台青走好来广东发展的第一里路。

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运营长黄朝凯日前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介绍了该基地创新创业青年项目、入驻台青融资情况等。他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相关配套资源整合下,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汇聚各方人才,培育优质项目,成为台湾青年赴广东创业的聚集地和海峡青年交流的知名载体。”

微信图片_20220512195653.jpg

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运营长黄朝凯。

创业基地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桥梁

5月12日,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运营长黄朝凯向南都记者介绍,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是国台办授牌的首批十三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之一。该台青创业基地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帮助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实习,成为充分发挥东莞台商聚集优势、搭建两岸青年交流桥梁和推动台湾青年来大陆实习就业的重要载体。

截至2022年5月,该基地已帮助201个台湾项目落地松山湖,引进58名“港澳台人才培优计划”认定的台湾青年,成功举办超过350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同时,基地已帮助进驻企业获得创业启动金累计2770万,成功孵化了侑宸光电、芯诺电子、速测检测等优质项目,累计营收9859.1万。

此外,据黄朝凯介绍,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入驻的台企提供了许多支持。基地专门聘请创业导师为台湾青创项目提供专业创业引导,包含技术指导、在地市场咨询、平台共享服务、产业辅导等。基地还提供产业化服务,整合东莞市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为创业项目提供从初级孵化到天使投资的全链条服务。基地同时致力于优化台湾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包括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落户、居留和出入境等各项服务。

台胞夫妇:“创梦大湾区”

除了介绍基地为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提供的丰富资源外,黄朝凯还向南都记者讲述了一对台籍夫妻在基地的创业经历。

微信图片_20220512195704.jpg

侑宸光电创始人之一黄美娘参加路演活动。

侑宸光电(东莞)有限公司创始人江友斌、黄美娘为台籍夫妻,也是两位“70后”创业者。江友斌于199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台湾研发测距仪、雷射瞄准镜等产品。2018年,江友斌与妻子黄美娘深感大陆市场对光学镜头的需求之大,决定以松山湖为出发点,扎根大湾区创业。

2019年3月,夫妻二人创办的侑宸光电有限公司进驻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并在2019年6月18日通过基地举办的“青创新力量 创梦大湾区”的双创路演交流活动,获得了250万元的融资。

通过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和融资政策的支持,他们的公司在进驻的第一年就获得了145万元的营收。经过多年发展,2021年,公司的营业额超过一千万人民币,并逐步发展成为广东省高成长性企业。

黄朝凯向南都记者表示,和江友斌、黄美娘夫妻二人拥有相似创业经历的台湾青年创业家,在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并不少见。他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相关配套资源整合下,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汇聚各方人才,培育优质项目,成为台湾青年赴广东创业的聚集地和海峡青年交流的知名载体。”

机遇和挑战:加强莞台青年交流交往

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发展,离不开东莞市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黄朝凯表示,为了给基地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台青项目的政策,如《东莞市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等。这些政策中包含了配套资金支持、启动资金支持、人才公寓补贴、免租办公场地、人才培训支持、金融贷款利息等一系列举措,帮助基地顺利运行。

近年来,东莞积极推动台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加强莞台青年交流交往,用不断细化的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延伸出优质的就业创业空间,使越来越多的台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据悉,目前东莞已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先行区9个,国家级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1个,其中仅松山湖就进驻台港澳青年创业项目238个。

未来,东莞将继续举办一系列莞台港澳媒体行交流活动,将通过集中走访、座谈等形式,走进松山湖、滨海湾青创基地和东莞台博会大湾区青创主题馆等地,在台博会升格为省级展会等重要节点,总结梳理东莞支撑服务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措施成效、青年“双创”基地(园区)发展情况,讲好东莞的“台港澳故事”,营造更加浓厚的莞台港澳融合发展氛围。

采写:实习生 魏志豪 南都记者 杨苓妍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台海播报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