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许静深圳首次个展 《但愿无事常相见》将于5月15日在深圳﹣UP上行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深圳﹣UP上行艺术中心主办,中欧校友会深圳校区支持,展览由策展人唐泽慧策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9日。
据了解,艺术家许静现工作生活于南京,为南京书画院专职书法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黄惇教授。曾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多次主办个展。作为书法家的许静扎根于传统,而始终面向当代,在书法的媒介与文本层面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与开拓精神,并在与张艺谋、王家卫、杜可风、杨丽萍等电影、表演领域艺术家们的合作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跨界艺术感知力和精准把握创作情境的能力,加之深厚的传统功底,促成了许静在法度森严的书法世界固本求新、开疆拓土的艺术面貌。
以红酒入墨,酒书是许静最具个人特色的书体和媒介
秉持着“与古人合,与古人离” 的心法,许静既擅长秀逸的行草小楷,又敢于放手书写如“酒书”系列般的狂草,既在文化传承的法度里溯本,又在新时代、新境遇、新载体上抒情达意。让书法这一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在时代行进中的当下,或侠气、或灵气、或静气、或动态、或张扬、或内敛……底蕴深厚而生机勃勃。
展览分为酒书、书法日记、《饮酒》和篆刻日历四个部分,均来自许静在疫情期间的日常书写。不同的书写内容对应不同的书体和载体。文本和媒介息息相关,互为表里。
酒书是许静最具个人特色的书体和媒介,开始于2011年的一次偶然实验,许静以红酒入墨,发现酒与墨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类似宿墨,而有更多微妙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墨的色彩和空间表现力。许静以这种酒墨书写大尺幅的单字或少字书法,大开大合,酣畅淋漓。
叠字是许静首次集中创作并呈现的新的书写方式。在一个画面里将不同的字叠加,因为酒墨的特有的材料属性,清晰地记录了笔画的先后次序和轨迹,使得不同时间书写的字能够在同一个空间里共时性地呈现。这种书写方式直接来源于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 “一个人在一个空间里走来走去,好像被围困的感觉”——这是文字的轨迹,也是人的轨迹。而叠字所书写的内容“阴阳”、“开封”,它们之间有一种对立转化的关系,与叠字的形式相呼应。
在外卖、快递的纸袋上写“书法日记”
“书法日记”是许静以书法的形式对自己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记录,她将这些零散的文字写在外卖、快递的纸袋上——这也是我们在疫情时代的新常态。所写的文字可能是她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可能是她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可能是小区里张贴的疫情通报,也可能是偶然读到的一句诗。纸袋提供了一个有意味的创作场景,比如,她在一个纸袋的一面写了“相对静止”,另一面写了“保持运动”;在另一个纸袋一面写了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在纸袋四周写上最近读的书,《活着》、《人性的弱点》《我是猫》等等。
如果说“酒书”“书法日记”是许静对当下的回应,陶渊明《饮酒》诗系列则是许静与古人、与自我的对话。她以《书谱》为范本写小草,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在和自然,法度严谨而充满变化。许静表示,创作时“手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感受,作品所涵盖的意味更丰富,错落变化也更多了,似乎进入了新的境界。這让我很激动,书法即是人生。”
疫情期间,曾被隔离在家的许静重拾篆刻,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辗转腾挪。本次展览的题目,“但愿无事常相见”就来源于许静临民国书家来楚生的一方印 “无事常相见”是对平安的祈愿,也是一种无功利的人情之美。
(谢湘南)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