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爱路20号是粤剧表演艺术大师红线女的旧居,2021年在此搭建了“友爱路20号”人文艺术平台,从此,艺术的创作、传承、融合和创新在这里得到了延伸与扩展。5月13日,作为今年“友爱路20号”人文艺术平台特色活动之一,“青春有我,读剧匠心——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剧本诵读会”在红线女旧居举办。
广东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这片南粤大地讲述了无数个“觉醒年代”的故事。本次诵读会围绕这些故事,以粤剧话剧跨界表演、双语读剧、议题探讨等创新的形式,在线上与广大观众唱响青春之歌。
国家二级演员李跃辉与主持人周丽珊分别以国语和粤语进行剧目讲述。
以青年为题,开展跨剧种对话式交流活动从李大钊先生的经典著作《青春》出发,邀请来自粤剧界与话剧界的青年代表,分享他们关于“青春”的理解,讨论青年之于个人、国家、民族的价值,探讨粤剧与话剧跨界融合的意义。
《家》《刑场上的婚礼》两个经典剧本也成为诵读材料之一,通过粤剧与话剧两种艺术形式的分别演绎,碰撞出跨艺术语言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红线女将巴金的《家》搬上粤剧舞台,并亲自担任导演,如今由其红派传承人进行重演,不仅是对红派艺术的致敬,更是对星火燎原精神的延续。
广东粤剧院青年演员苏临轩、国家二级演员葛锐娟粤语诵读粤剧《家》选段。
国家二级演员陈骏旻、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汪素珍演出粤剧《刑场上的婚礼》选段。
诵读会上还精选了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历史名人的近现代作品《红的归来》《寻秘郑家大屋》。《红的归来》是第一部将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的故事搬上粤剧舞台的作品,讲述其为助力祖国建设,毅然决定从香港回到广州的历史记忆,而澳门题材沉浸式话剧《寻秘郑家大屋》则以更为新鲜的形式,讲述近代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往事。
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柯超杏、李霆辉粤语诵读粤剧《红的归来》。
国家二级演员李跃辉、青年演员赵国栋国语诵读话剧《寻秘郑家大屋》。
除了对剧本的重新演绎,诵读会的精髓在于使用第三者讲述的形式,在沉浸式演绎结束后,附上作者对于剧本的抽离式解读。为了对剧本人物形象进行更为深刻的展示,剧本重演与解读讲述两种形式,糅合了第一与第三视角,多维度深挖人物形象背后的历史精神。此次诵读会特意选取普通话与粤语两种语言,由国家二级演员李跃辉与主持人周丽珊分别进行剧目讲述,带观众更快地进入设定的情绪中,更具听觉美感与地域特色。
“当美术遇见粤剧·友爱路20号”美术作品征集令
南都记者获悉,人文艺术平台“友爱路20号”今年将继续聚焦青年关注热爱的话题,拓展交流推广形式,日前正式面向社会大众发出“当美术遇见粤剧·友爱路20号”美术作品征集令,征集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漆画,以及其他种类美术作品,入选作品将在线下集中展出,体现广州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的特殊情感。报送截至2022年10月31日,详情请关注“红线女艺术中心”公众号。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周正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