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创志、吴悦文
李汉魂,是民国时期广东军政要人,著名抗战将领。抗日战争时期,李汉魂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2019年底,广州市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曾举办《将军本色是书生——李汉魂将军生平展》,展览对李汉魂的简介如下:
李汉魂(1895—1987),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是从大元帅府走出去的军政要员之一。他笃守中山先生爱国精神和不懈奋斗的顽强品质,先后参加北伐、抗战,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捍卫民族尊严,建立了卓越功勋;主政广东期间,他不避艰难,励精图治,也颇有建树。退出军政舞台后,他侨居异国,不仅自立自强,忠孝传家,将子女培养成才,而且眷恋祖国,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1939年元旦李汉魂就任广东省主席时的留影
在抗日战争期间,李汉魂战功卓著。1940年初,他辞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职,于广东任省政府主席,直到抗战胜利。在此期间,担任李汉魂卫士长的是广东恩平人吴雅良。日前,笔者在恩平见到了吴雅良之子吴永平先生。今年85岁的吴永平幼时随父从军,向笔者说起几番李汉魂与吴雅良的旧事,令人平添唏嘘。
吴雅良,又名吴刚、吴锡辉,出生于1900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初十),广东省恩平市牛江镇狮子庵村人,其祖二百年前迁恩城长洲里村。1937年,吴雅良结业于黄埔军校,随即投身抗日救国,曾因日寇空袭而负伤。也正是在1937年,其长子吴永平出生。吴雅良后来在广东省府军事司令部军需及军事交通科任职,军衔为中校,后担任当时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夫妇的卫队长(副官),关系密切。
吴永平回忆说,抗战时全家随军,1938年广州沦陷,广东省政府迁到韶关,吴永平也跟着父母随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到了韶关,并在韶关上学,一直读到二年级。其弟吴永康就是在韶关出生的。在韶关期间,李汉魂夫人吴菊芳投入大量心力,创办了广东儿童教养院,收容救助2万多名难童和军人遗孤,传为佳话。
1975年在香港出版的《李汉魂将军日记》
1945年初,日寇垂死一搏,攻占韶关及粤北地区。当时吴永平8岁,全家跟着广东省府撤到龙川。吴永平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父亲吴雅良负责管理电报机。在龙川时,李汉魂曾有两次带着几个马弁来和吴雅良一家人吃饭。
也正是在龙川老隆镇时,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那一天,人们欢欣鼓舞,鞭炮卖到脱销。1945年8月,吴家迁回广州。那时,吴永平常见到荷枪实弹的中国军人押着日本俘虏在广州各处扫街。不少愤怒的市民仍会用棍棒、石头甚至拳头向这些日本俘虏泄恨。
不过,因为健康、政见等原因,抗战胜利后不久,吴雅良就告别宦途,解甲归田。1947年,吴雅良在长洲里村发动乡亲将停办多年的“凤元学校”恢复办学,由本村的知识青年叶家稳任教。吴雅良还发动邻村凉水坑、兴平里、将军嘴等的青少年来“凤元学校”读书,四乡父老皆传颂吴雅良“好人一个”。
吴雅良及其后人捐赠给恩平文史馆的抗战遗物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已带领吴永平等子女回到恩平乡下,而父亲吴雅良仍在广州。1953年,时任广东省主席兼广州市市长的黄埔军校校友叶剑英曾邀劝吴雅良出任公职,因他当时患有结核病,怕耽误工作而婉拒。吴雅良一度在街边帮人代写书信度日,直到1956年才回到长洲里村务农。1969年,吴雅良去世。
李汉魂吴菊芳夫妇晚年移居美国,曾经经营过中餐馆。其膝下儿女皆学有所成,其中,大女儿李浈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公共卫生专家。1982年,李汉魂吴菊芳夫妇应廖承志邀请回国访问,受到邓小平、叶剑英、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2年6月1日,邓颖超在北京接见李汉魂夫妇
改革开放后,吴雅良当年的同僚胡瑞统从美国回乡,找到了吴雅良的后人吴永平。说起旧事,胡瑞统建议吴永平写信给在美国的李汉魂。
吴永平后来通过中国驻美大使馆,将信转给了李汉魂。不久,吴永平收到李汉魂通过文书代笔的回信,信中还附有100美元钞票。笔者在吴家见到其中一封信的内容如下:
雅良先生:
伯豪将军年事已高,自前年远道探望故乡归来后,仍遵医嘱不宜多闻外事,日惟静养,读书自娱,是以身体仍称壮健。顷由其交下尊札一件嘱代复,并略言:
故人情重,万里殷垂,感铭无已,惟祝先生努力自珍等语。谨函复如上。
籍此新春,敬颂春祺。
李宅文书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七日
1984年,李汉魂通过文书给吴家的回信复印件
收信人仍署“雅良先生”,想来写信人当时已模糊了吴雅良谢世多年的实情。三年之后,1987年6月30日,李汉魂病逝于美国纽约。遵照遗嘱,其骨灰由女儿李浈带回祖国,安放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足见粤北这片土地,一直让身在异国的李汉魂将军魂牵梦萦。
编辑: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