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电信诈骗,请多分享反诈知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2-05-17 19:13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每年这个时候,电信诈骗都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套路层出不穷,诈骗防不胜防,近日,媒体梳理了与防疫有关的电信诈骗,提醒民众提防,其中提到的骗局,尽管看似不难识别,但从过去的报道不难看出,还是有不少人深受其害。因此,普及相关常识很有必要,尤其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醒老年人注意。

与防疫有关的诈骗,种类繁多,其中颇为普遍的一种是冒充防疫工作人员。比如以“卫健委”“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名义给群众拨打电话或群发短信,或称进行线上排查,或称“你是密接者或感染者”,抑或称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报告有异常,要求配合防疫。由于骗子经过了精心准备,熟悉相应的程序,因此往往真假难辨。尤其受到一番恐吓威胁后,受害人往往就交出了个人信息,继而受骗。

公安部门提醒,因情况紧急,流调人员会使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但“00”“+”开头或不显示归属地的所谓“流调电话”一定是诈骗电话。另外,防疫人员不可能收集用户的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等无关敏感信息,而支付验证码更是绝不可透露给其他任何人。这两点信息应该说是基本的生活常识,无论是与防疫有关的骗局,还是其他骗局,都会适用。可能很多人对此也不陌生,只是在骗子的恐吓之下容易乱了阵脚,要防止被骗,日常还是要多强调这样的常识。

还有一类骗局是以所谓的特殊通道为由,比如核酸检测“快速通道”,或者所谓的招聘防疫工作人员,以及代购物资、特效药等。骗子擅长洞察人性和社会需求,防疫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难免会有相应需求。比如核酸检测,有的人因为工作或者是生活需要着急做核酸,所谓“内部人员”或者“灵通人士”就利用人们的这种迫切需求,他们通过聊天群、伪基站大量发送“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出结果”“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保证出阴性报告”等信息,声称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

而像所谓的招聘防疫工作人员、代购物资和特效药等,无一不是看到了社会的现实需求。看似花钱就能获得特殊服务,实则都是骗钱套路。因为目前看来这些操作并不合逻辑,核酸检测没有“快速通道”,特效药也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不可能以私下方式销售。而所谓的代购物资更是经不起推敲,要知道,物资短缺只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多数时候通过电商平台即可购得。所以只要认准交易平台,切勿轻信个人的兜售行为,通常就不会被骗。

防疫已经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电信诈骗总能发现人们的弱点,进而趁虚而入,这也提醒我们,要多了解防疫政策以及相关的工作流程。如果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笃信生活常识,就可以避免成为防疫相关电信诈骗的受害人。只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受限于自己的信息接收渠道,未必能第一时间获得相应的知识,尤其是部分老年人,他们更容易被误导。所以,一方面公安部门的提醒至关重要,而同时,家庭成员内部分享相关信息也很重要。

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应对这类乱象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着重执法打击,近来多个省市默认关闭国际电话接听等功能,即是一种有效手段,可谓从源头上抑制了很大一部分电信诈骗行为;另外一方面当然是民众的自主应对,诈骗套路一直在变,但利用人性弱点的本质从来不变,多一份清醒与理性,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遭受电信诈骗。

编辑:张子庆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