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了,广东十大重磅展览不容错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2-05-18 07:13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国际博协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它们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南都文化特别推荐广东省内正在展出的十大重磅展览,呼吁大家一起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640-29.jpeg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

展期:5月17日-8月21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 展厅三

推荐理由:有一种乐器,带着时间的气息,又宝光如新。音色深邃低沉,又清澈亮丽。它有着空灵的泛音——如摇曳在庙宇屋檐下的风铃,有着浑厚的低音——如吹过群山万壑的松风,有如大音希声,蕴含着独与自然天地往来的精神。这就是古琴,深具中华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粤博“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将于5月17日开幕,展览展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宋、元、明、清珍贵古琴22张,辅以粤博所藏书画、文房、古籍等,从文人美学的角度解读古琴独特的音乐艺术,探寻古琴与中国文人的不解之缘。

2000x1032_624012d17b926.jpg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

时间:3月24日-6月26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推荐理由:时空交错的丝路上,远不止马可波罗这位勇敢的欧洲人。穿越欧亚大陆,踏浪扬帆远航,跟随文物追寻万里丝路上的故事。位于西北的甘肃,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拥有连接中原与亚洲内陆的狭长走廊。位于华南的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丝路千年,海陆相连。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物馆的藏品为主,汇聚十多家单位逾300件文物,积极发掘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运用宏观视野解读南北两地的内在联系,呈现同一时空下跨地域的思想技术传播和交融互鉴的文化历史,深度诠释丝路变迁对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

640-33.jpeg

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

展期:2022/03/15 - 07/17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 专题展厅

推荐理由:该展览荟萃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民乐县博物馆、山丹县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的水陆画精品70幅展出。包括明天顺年间宝宁寺水陆画、明慈圣皇太后绘造水陆画等16幅宫廷水陆画以及山西、甘肃等地民间水陆画,珍贵文物占比近70%,其中一级文物11件。水陆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题材兼及儒释道和民间信仰,圣俗人物毕集,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讲人伦、重生死传统的直观诠释。艺术上,水陆画工笔重彩,设色艳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蕴含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蕴。水陆画凸显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水陆画的敷色方法,尤为值得中国当代美术加以研究和珍视。


图片1.png

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花鸟篇

时间:4月30日-7月29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推荐理由:此次展览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精品47件套(实物128件),包括元代佚名《金盆浴鸽图》、明代陈淳《花觚牡丹图》、清代朱耷《杂画册》等,以及明清时期在花鸟画领域较为著名的王榖祥、周之冕、恽寿平、蒋廷锡、居巢、居廉、任薰、任颐等画家的作品。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鸟虫鱼兽,第二部分为草木花卉,以展厅一二楼为分界,一动一静,以此给观众们带来不同的花鸟画观赏体验。元代佚名的《金盆浴鸽图》是本次展览展出的年代最早的花鸟画作品,它属于沿袭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风的作品,风格工丽细密,画面生动而富丽。

640-28.jpeg

——鸥洋捐赠油画展

时间:5月10日-7月10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二楼专题陈列馆(8号馆)

推荐理由:鸥洋从20世纪60年代起活跃于画坛,早期作品倾向写实。她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了水粉画人物写生技法探索,将当时被主要用于宣传画、被称为广告色的水彩颜料用于人物画创作,20世纪70年代,她开始探索中国画的创新,尝试在水墨画中表现阳光感,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她在90年代提出了“意象油画”概念,在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意象中,寻找油画语言的东方性,将中国文人画趣味与西方印象派光色、现代形式感结合起来,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出发,不以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重视情感与精神的表达,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面貌。

640-34.jpeg

行走大地·肖映川从艺50年作品展

展 期:2022.05.21 - 2022.06.12

地 点:广东美术馆1、2号展厅

推荐理由:“行走大地·肖映川从艺50年作品展”将从“版画展”和“国画展”呈现肖映川50年间行走大地所见所念的艺术成果。肖映川做版画出身,他的版画用色大胆、热烈,浓墨重彩中张扬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多年的版画经历让肖映川的水墨画多了独特新颖的视角,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版画的硬边语言和黑白处理,同时格局横正, 平正凝注,简洁大气,让画面柔中带刚,气韵生动,全是匠心。肖映川的画中,你不仅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对土地、对山水、对人情、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还能感受到他的灵气和视野。


图片2.png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时间:4月18日-7月3日

地点: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推荐理由: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其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正如毛泽东所赞誉“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而众多中国艺术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补笔、题词,使得她的画作更为凝重。她的绘画作品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类作品106件,及众多艺术文献。其中1—3厅“何似寒松留劲节”展出何香凝画作35件,以纪念何香凝先生逝世50周年。

1080x1920_625c2b3e215ac.JPG

尘外千年——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

时间:4月7日-6月5日

地点:深圳南山博物馆

推荐理由:1969年定州,5月,发现了瘗封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静志寺塔基地宫;同年12月,又发现了北宋至道元年(995年)的净众院塔基地宫。这两座地宫总计完整出土800余件文物珍宝,其中包括佛骨舍利、宋代壁画和极品定瓷,是研究我国佛教史和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从北宋初年被封藏,到20世纪60年代被重新发现,两个古老的塔基地宫已在俗世之外度过了千年的光阴。它们见证过浮图林立、香火鼎盛的时代,也在战乱与数次废佛活动中历尽风雨;精巧富丽的佛物,也承载着众生安乐、一切有情的朴素愿望。如今静志寺、净众院塔已无存,而文物仍在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本次“尘外千年——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文物展”分为“舍利庄严”“佛教造像”“香具法器”“供养品”四个单元,让观众一览定州现存佛教遗存的风貌。

640-7.png

“重拾失落百年的广州明信片”——馆藏通草画展

时间:5月13日起

地点: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第二展厅

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广州文化公园内)

推荐理由:此次“重拾失落百年的广州明信片——馆藏通草画展”选取了王恒、冯杰伉俪、许雯、伍冠文等人捐赠的清代通草画共约200件(套)以及部分现代通草画作品展出,大部分为首次展出。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草画兴衰”讲述通草画的“前世”;第二部分“通草画主题”展示通草画包罗万象的内容,第三部分“通草片及通草画颜料奥秘”,第四部分为“重拾通草画”讲述通草画的“今生”,展示通草画修复及部分现代通草画传承作品。

1080x624_622caa2c4c150.JPG

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

时间:3月2日-5月25日

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推荐理由:德化白瓷以其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成就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德化白瓷对欧洲社会生活极其白瓷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更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本次展览分为“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陈设器用”“茗香酒酣·饮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个部分,展现德化白瓷庄重恬静的独特魅力、极简主义美学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掠影,呈现德化瓷匠成功塑造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珍品的勤劳与智慧。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周正莹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