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钟丽婷 实习生罗靖瑜 通讯员方杰 陈涛 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飞轮”路徽惊艳亮相 ,铺满210多块广州铁路历年开行列车方向牌的“打卡墙”,最早期的黑色车头蒸汽机车……5月18日正值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博物馆——广州铁路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吸引众多市民慕名前来观赏、打卡。
市民体验打卡。
上午10时许,在1号展馆内,穿着铁路制服的解说员地向观众述说广州铁路百年奋斗征程,带大家沉浸式体验一段铁路时光的穿越之旅。
“这个博物馆在百年黄沙车站原址上打造,整体建筑保留了基本的原始风貌,集陈列、收藏、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通过实物展陈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展现铁路历史,宣扬铁路文化。”广州铁路博物馆副馆长陈志雄介绍。
广州铁路博物馆。
铁路老物件。
铁路老物件。
车票的变迁。
据介绍,陈列展品最多的是1号展厅,身处其中,让人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又似翻开一幅南粤铁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在“艰辛历程”展厅:主要通过展示粤汉铁路蒸汽机车模型、收股执照、界碑,广九铁路华段修建的股息债券等物,讲述广州铁路建设的开端,以及民族危亡时期,铁路工人展开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飞轮”路徽的惊艳亮相,透露出铁路人对铁路事业腾飞的美好愿景。
除此以外,“新生之路”展厅主要介绍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广州铁路的发展经历,主要展示铁路人顽强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破坏,积极抢修铁路的可贵精神,讲述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铁路担负战略重任,为党和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英勇事迹。
“开拓先行”展厅:主要展现广州铁路局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勇当铁路改革的“排头兵”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创造多项全路“第一”,为中国铁路改革不断探索新路。广州铁路局在全路率先创办旅游行业、开办酒楼,改制为全国第一家铁路运输企业集团——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铁路建设稳定推进,建成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十的双线铁路隧道——大瑶山隧道。
先行之路。
“高铁时代”展厅:主要展示粤湘琼高铁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交通发展格局,提升了人们美好出行品质,搭建“一带一路”国际货运大通道的巨大进程。从“速度之变”“路网之变”“装备之变”“服务之变”中感受铁路跨入新时代。
“继往开来”展厅:主要展示广州铁路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成绩,讲述百年来广铁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代表事迹,展现铁路先贤的开创、探索、钻研和拼搏奉献精神,指引15万广铁人奋勇前行,为铁路的高质量发展、为创造人民美好出行环境再创佳绩。
一、镇馆之宝——“飞轮”路徽
在1号展馆第一展厅,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飞轮”路徽,即“中华民国交通部铁路徽章(胸章),为银制品,于1919年设计制作,诞生岁月悠久。造型为一个机车动轮两侧插上飞翼,象征我们铁路的飞速发展及恢宏气势。目前“飞轮”路徽在全国存世量不超过五枚,十分稀少,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飞轮”路徽。
二、稀世珍品——“粤汉”界碑
在1号展馆第一展厅,两根混凝土长方体柱子的粤汉铁路的界碑摆放在显眼处,用来显示铁路的界限,分别在广东韶关和湖南郴州境内发现,如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一根界碑四面刻着“粤汉铁路”字样,另一根两面只有“粤汉”两个字,斑驳的字迹,仿佛在诉说南粤铁路历经的百年沧桑巨变。
三、“时代之星”——动车沙盘
在第四展厅,含蓝暖男、绿巨人、黄医生等11种动车组模型陈列其中,蓄势待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查询了解各型号动车组的装备,相应车型还会亮灯显示,为高铁迷的观众提供近距离体验观摩的好机会。
四、钢铁魅力——蒸汽机车
在列车广场,一列黑色车头红色车轮的建设型蒸汽机车,车头下方的石碑上写着“粤汉铁路起讫点”七个烫金大字,机车后面挂着一节绿皮车厢,在榕树的映衬下,显现出独有的钢铁魅力,在旁边拍照仿佛进入时光隧道。
建设型蒸汽机车。
五、梦回百年——老站旧貌
在馆内中庭位置,是一个展示粤汉铁路历史传承的地方,门口复原了当年黄沙车站的大门外观,有拱门、飘窗等复古设计。黄沙车站当年也是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所在地,著名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在1911年至1912年在此办公。大门对面的墙上铺满广州铁路历年开行列车方向牌,共有210多块,色彩斑斓、材质各异,煞是好看。沉浸其中,仿佛回到过去,徜徉于铁路旧时光,是视频拍照的理想之地。
编辑:钟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