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和兰 | 父爱如兰

南方都市报APP • 要闻
转载2022-05-19 16:12

w640编者按:父爱如兰,深沉,坚定。广东四会市推广兰花特色文化,让兰花成为向天下父亲表达爱意的载体,现向全网发起父亲节主题征稿活动,以兰为媒,感恩父爱。欢迎投稿,投稿邮箱:120105974@qq.com

……………………………………………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并没有见过父亲有闲工夫去欣赏花花草草,对于兰花,他更是很少接触,但我仍然愿意把父亲和兰联系在一起。

记得去年夏天,邻居因为要回老家一段时间,家里的花花草草没人照顾,便搬到我家叫我们照看。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那盆来自四会的墨兰。兰叶要比黄金彩虹、青山玉泉等一些兰花阔大,色泽墨绿而富有生机,间中有一两朵黄褐色的类似爪子一样的花朵,晨光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人们说兰有君子气质,这恐怕跟它的香味有很大的关系。它不浓,若有若无,清淡如水,容易让人想起君子之交。我忽然觉得,兰花这样的特点是可以跟父亲联系起来的,比如父亲与人交往从不甜言蜜语刻意讨好别人,有自己做人的原则,从不随波逐流。正因为这样,父亲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尊重,人们会亲切地唤他“卓叔”。

w640四会墨兰。

w640四会墨兰。

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在市区的食品厂包工做泥水匠,地位虽然低微,但他总是能赢得人们的尊重。父亲脾胃不好,不能吃寒凉食物,需要吃一些老姜这类温补的食物。可是在外打工不比家里,哪能随心所欲?幸亏食品厂饭堂的阿姨为父亲解决这样的难题,她们经常为父亲用柴火把生姜煨熟,用豆豉煮熟,放进玻璃瓶里保存好,然后拿给父亲。每次吃饭,父亲都吃上几片,稳住了他那经常兴风作浪的肠胃。父亲跟她们非亲非故,也不是食品厂的职工,只是在食品厂短暂地做泥水的瓦匠,却得到她们如此的善待,我觉得这应该跟父亲那种如兰似菊的处事方式有莫大的关系。因为要伙食费,我曾经进城住过父亲的工棚,那里虽然简陋,却干净整洁。食品厂经常会有大量待处理的纸箱、纸皮,几乎没人管,但父亲从来都是规规矩矩,清清白白的,不会碰那里的一针一线。父亲自己做到,还嘱咐工友们也这样做。晚上外出,父亲从来都按照厂里规定的时间回来,不给门卫出难题。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让父亲赢得了那些跟他一样卑微的人们的尊重。

很多年后,父亲早已不做泥水匠了,他给人管理一个私人农场。那里很偏僻,野花野果特别多,其中一种野生兰花经常引起我的注意。它们安静地生长着,那么纯朴、自足和克己,就像父亲。为了管理好农场,父亲和母亲长期生活在那里,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因为探望父母,我们做儿女的也就经常要去那里,老家反倒很少回去了,因而,我们对父亲的为人处世更加了解。我听到母亲经常抱怨父亲处事过于公道,公事私事分明得几乎不近人情。

有一回,我领教了父亲的不近人情。一个假期,我到农场钓鱼,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图个乐。谁知父亲回来后狠狠地说了我一顿,这让我很不高兴,甚至萌生以后都不来的念头。母亲也替我出气:“儿子难得回一次,不就钓个鱼吗?至于这样吗?”父亲生气了:“你以为这里是咱家的呀?”母亲顶回他:“你就是太公道了,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父亲说:“我公道怎么了?我就这样,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碰了让人说几句你心里舒服呀?”母亲气得不搭理他了。

事后,我还是理解了父亲的做法。一方面,父亲以这种方式来爱我们;另一方面,他一直在活回他最初的自己,他虽然没有兰一样的外形,但他有兰一样的谦谦君子之气,他克己奉公,他守道而自足——这些品质确实没能让他致富,但他那种“野草无人识,我自发我香”的幽兰品格让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因而,在他工作的那片土地,人们见到他总是“卓叔,卓叔”地唤他。农场有什么事,他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有“老友记”过来帮忙;农场资金暂时周转不灵,要赊饲料,只要他开口,整车整车的饲料就会送进来。“卓叔”便成了这个私人农场的金字招牌。

是的,父亲固然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谁又敢说,他幽兰一样的品格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呢?

【作者】洪永争(诗人、作家,现居佛山)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林嘉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驻镇帮镇扶村 共促乡村振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