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肿瘤基因检测公司冲刺科创板,三年已亏损1.6亿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2-05-20 23:20

近日,肿瘤基因检测企业--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和基因”)的科创板IPO获受理。

虽然肿瘤基因检测概念近年来受到资本追捧,但值得注意的是,世和基因目前尚未实现盈利,近三年累计亏损1.6亿元,且毛利率逐年下滑。

尚未盈利

世和基因成立于2013年3月,致力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主要面向肿瘤患者开展基因检测。

世和基因在市场中的占比颇高。据Frost & Sullivan数据统计,我国肿瘤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格局中,2020年度燃石医学、世和基因和泛生子市场份额分别约为13%、10%和10%,稳居行业最前列。

就发展前景来看,我国肿瘤患病人群基数庞大,但是基因检测渗透率仍然远低于欧美。据Frost & Sullivan数据,以新发病人估算,中国市场渗透率约为10.6%,而美国则高达36.1%;目前国内市场仍然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以及肿瘤专科医院,广大中小城市医院仍然存在大量空白。随着临床教育的持续普及,肿瘤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靶向免疫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升,未来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这家咨询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也能看到肿瘤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的急剧膨胀:国内肿瘤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7亿元至增至2021年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1%;预计2025年和2030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49亿元和491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肿瘤复发监测、早筛早诊的未来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用药指导领域,预计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但遗憾的是,世和基因尚未实现盈利。2019-2021年,世和基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1.12万元、-9,204.26万元和-6,847.84万元。可以看出,该司近三年累计亏损1.6亿元。

对此,世和基因解释道,国内肿瘤精准医疗高通量基因检测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应用场景系为肿瘤患者靶向及免疫治疗提供伴随诊断用药指导,相关主要服务及产品尚未进入医保,临床使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市场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现阶段行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2019年-2021年,世和基因研发费用分别为7,723.04万元、11,751.05万元和13,146.22万元。虽然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不断增长,研发费用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世和基因解释,主要因为泛生子、燃石医学、Guardant Health都已经在美股上市融资,研发资金相对公司更为充裕。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跨越式发展和风险资本大量涌入,肿瘤高通量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迅速,业内公司相继开展外部融资、积极上马技术研发、持续加大学术推广、不断抢夺终端渠道,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世和基因在招股书中也提醒投资者,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可能面临产品服务价格承压、行业地位削弱、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毛利率连续3年下滑

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说,该司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也值得关注。

2019年-2021年,世和基因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剔除股份支付)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70.25%、68.47%和67.89%。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一数值在逐年下滑。

此外,该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主要受行业竞争程度、产品市场表现、销售价格变动、检测试剂采购价格、测序仪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

世和基因表示,如果未来上述影响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发行人毛利率将会面临下降的风险,从而对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商誉减值的风险也需要注意。2019年-2021年,世和基因收购北京世和医检、北美世和和广州达雅医检,分别形成商誉1,276.99万元、409.40万元和291.96万元。其中,北京世和医检、广州达雅医检报告期内分别计提商誉减值622.84万元和291.96万元。

如果上述公司未来仍然存在减值迹象且经测试需要确认减值损失的,则将对世和基因当期利润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王玉凤

编辑:王玉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