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空中大通道贯通让经济社会受益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2-05-21 07:30

“广州进近,你好,南方3616,高度2400米,航向120。”5月19日下午,记者在中南空管局广州区域管制中心看到,雷达屏幕上,一架架航班正沿着全新的京广大通道有序飞行。19日零时起,京广大通道空域结构调整方案(南段方案)正式启用,标志着连接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城市群的南北空中大通道全面建成。

800x534_62860590a730a.jpg

资料图

据统计,京广大通道南段方案共新辟及调整19条航路航线,新增航线里程2313公里,调整优化13个机场相关进离场飞行程序,调整班机航线走向约5000条。完成调整后,这条南北大动脉由过去的“单上单下”双车道变为“双上双下”的四车道……

空中双车道变为四车道,意味着什么?

统计显示,从2009年到疫情出现前的2019年的十年间,全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4.1亿人次增长到12.6亿人次,颁证运输机场从158个增加到238个,机场密度从每10万平方公里1.6个增加到2.5个。很明显,航班和机场数量大幅增长,自然需要修建更多的空中航路。

而京广航路,正好位于我国航路网的中轴线上。这条线路纵贯南北、承接东西,全年保持高位运行,繁忙节点多,高峰流量大,日均超过1200架次,高峰小时超过70架次,具有“飞行流量密集、航路衔接拥挤”的显著特点。其拥堵程度位居全国前列,是当前空域结构最复杂、运行流量最大的主干航路。

启用一条新的空中大通道,实际就是增加了一条空中高速公路,等于拓宽了“天路”,优化了空中路网。这也是适应我国航空市场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对普通乘客来说,京广空中大通道的贯通代表着拥堵的减少,最直接的收获,显然就是以后乘坐沿线飞机,因流量控制带来的航班延误将会减少。

当然,就国家战略而言,京广空中大通道的贯通,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未来中国将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世界级机场群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经济建设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将产生十分重大的价值。而建设世界级机场群,航路建设是其中一个基础性工程。

据媒体报道,自2012年起,民航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旅客需求,对我国航线航路网络制定了建设“整体大循环,局部微循环、各单元协同”的目标,并按照 “东部扩展、西部延伸、南部分流、北部拉直、中部疏通”的空域革新思路,规划了“10+3”空中骨干大通道建设。2015年、2019年西线和北段相继开通,2022年5月19日实现全线贯通。

这次京广空中大通道,连接了其中的两大世界级机场群——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它标志着我国的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从此有了更强大的基础。

反映到数据上,京广空中大通道的贯通,从此每日将减少京广大通道沿线航路航线交叉汇聚冲突调配次数约572次,北京至香港、深圳、珠海、澳门等地航班单程可节省约125公里,全年可节省约318万公里里程,节省燃油约1.7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4万吨……运行安全水平的提升,飞行效率的提高,碳排放的减少,都是这条空中“天路”更直、更宽、更顺畅之后所带来的利好。

怎样化解全国性的空域拥堵问题,怎样让机场群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京广航路航线的理顺,相信未来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示范作用。

编辑:何起良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