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第一城之争热度加码,深圳或年内率先出台立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2-05-25 19:10
微信图片_20210512223213.jpg

自动驾驶商业化正处在从小范围试验到规模化应用的探索期,能否无安全员、事故权责如何划分等需要更加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也正成为国内相关城市竞争的重点。

5月25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深圳人大网了解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印发了2022年度立法计划。在继续审议项目中,《深圳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赫然在列。据了解,《条例》已经过“三审”,有望在年内出炉,或将成为国内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

立法关注安全员、事故权责、数据安全等方向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1年12月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指南》曾指出,我国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存在顶层设计不足、系统架构设计不清、产业生态构建缺乏系统谋划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的突出问题。

那么作为可能成为国内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地方法规,《条例》的亮点在哪里?有望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哪些痛点呢?

虽然目前刚过“三审”的《条例》还未正式出炉,但该立法关注的方向可以从2021年3月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文件中看出。

在《征求意见稿》中,主要包括道路测试、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道路运输、交通事故及违章处理等章节。

对于自动驾驶企业十分关心的是否配备安全员问题,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或者示范应用,经市相关主管部门安全评估、审核批准,在采取了相应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不配备驾驶人。

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征求意见稿》覆盖了网络方案、开放数据、数据保护以及禁止非法采集数据等环节。而针对企业和用户都很关注的智能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权责划分,《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据是否配备驾驶人来对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行为中的权责进行划分。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覆盖了智能网联汽车无法获取营运资质、无法开展道路运输商业经营活动等相关痛点。整体来看,当前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安全员、事故权责、营运资格、数据安全等问题方向,立法者都予以了关注。从《条例》发布征求意见稿至今,相关内容已引起多方关注。

智能网联汽车城市追逐战

此前,广州、北京都曾相继发布利好智能网联汽车的消息。今年4月,一周之内,广州南沙区刚给自动驾驶企业颁发出租车经营许可,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也宣布率先开放安全员坐副驾,完成“无人化载人”。

自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据初步统计,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等16个城市成为“双智”(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加速推进智慧交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指南》显示,第一梯队城市中,北京、上海在各个指标方面处于全面优势,广州整体发展平衡,各项指标处于领先水平,深圳得益于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等优势,在政策方面优势显著,但在示范应用和融合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背后是万亿甚至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所以各大城市纷纷发力布局”,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孙超表示,自动驾驶对于城市的核心吸引力首先是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间、产业规模和经济驱动力,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是这一巨大产业链的核心节点,具备战略性地位。

孙超认为,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长沙、苏州、无锡等地都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各城市之间已经有了差异化的方向和特色,如天津更注重测试评价体系能力建设,深圳更关注商业化模式探索。但本质上来看,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的大系统其基础原理、基础技术、基础能力是一样的。大城市既要协同发力共同合作发展基础能力、解决基本问题、掌握基准原则,建立大统一的发展步调,又要找到各自着力点,在商业化场景和产业链重点布局上多元化错位发展。

商业化模式仍在探索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约145公里,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93张,其中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23张。南山、福田、坪山等区域开展了自动驾驶小车、小巴、配送小车等试点工作。同时在妈湾智慧港投入了38台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实现自动驾驶作业,打造了全球首个5G+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

据了解,有着封闭区域线路单一、对算法要求相对较低等特点的自动驾驶限定场景在技术与商业模式上已初步具备兑现商业化潜力的条件,自动驾驶技术已在港口码头、机场接驳、矿山开采等应用场景落地运行。

不过,前景广阔的Robotaxi和Robotruck等开放场景受制于技术、法规以及商业模式等限制,仍难以大规模落地并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为此,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也在为此找寻新的变现方向。

“过去一个阶段,行业聚焦在提升系统算法能力和单车硬件水平方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关注重点开始转向自动驾驶运营科技。”如祺出行CEO蒋华表示,Robotaxi要真正成为一项服务,必须通过出行平台进行运营,“正因如此,本轮已有两家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同时选择战略投资如祺出行。”

“现在各大城市希望能够培育出Robotaxi领域的‘滴滴’”,有业内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Robotaxi的模式其实已经很清晰了,一是像百度一样的互联网大厂整合产业链、应用端的相关资源,独立打造Robotaxi的出行平台;另一种则是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有技术储备能力突出但产业端、消费端资源较为缺乏的自动驾驶企业,把自己定位成前端供应商服务商或者是后端的运营服务商,依托相关整车厂商或者出行平台来实现商业化。

“从当前的运营方向来看,大家都想成为平台。”北京一名行业机构人士透露,当前自动驾驶企业与车厂合作模式已经比较清晰,一个出车,一个给技术,另外就是探索推出城市的智能出行平台,“其实和滴滴的模式很像。”当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想这样做,自身具有技术,又有造车能力的企业,还是想自己做起来,成为平台,再让其他相关企业入驻。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培均

编辑:徐劲聪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