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法医秦明”:很“吓饭”,但也有人情味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2-05-27 23:23

法医职业的“神秘”和专业性引人遐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惊心动魄,悬念剧情挟裹着镜头的感官穿透力,令近日开播的悬疑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p2873463173.jpg

作为知名小说和影视IP,《法医秦明之读心者》改编自真实法医师、悬疑作家秦明的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尸语者》,由导演施磊执导,张耀、汤敏领衔主演。开播不久该剧就频上热搜,一开局便是骇人的“巨人观”案件,让网友直呼“吓饭”;与此同时剧情也像十环过山车一般反转再反转,让观众欲罢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首次聚焦刚毕业的年轻版法医秦明,将剧情延伸到秦明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故事,为悬疑探案题材赋予了更深的情感浓度,也让观众感受到法医这一职业背后的人情冷暖。借着剧集在优酷热播,南都近日采访了小说原著作者秦明,及该剧导演施磊,畅谈法医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及影视化过程中的感受。

1

聚焦年轻版秦明

“初入职场,需要怀着一份热爱的心”

微信图片_20220527203409.jpg

小说原著作者秦明回顾初入职场时的“窘境”。

作为首次聚焦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年轻版秦明”的故事,《法医秦明之读心者》基本上由新生代演员“扛大旗”,这也不禁让真正的法医秦明想起当年他初入职场的场景,他笑言自己是“一脸懵”的状态,18岁开始接触尸体,他从一开始的粗心大意,到后来讲究细节;从一开始因为疏忽而出现判断失误,到慢慢地可以明察秋毫、洞穿真相,有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而小说及电视剧都试图将一个有血有肉的法医的成长呈现在观众眼前。

《法医秦明之读心者》的原著小说《尸语者》,是秦明成为悬疑作家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汇聚了他工作多年印象深刻的案件,没有一个法医天才能够一蹴而就,秦明大方地和记者分享了不少他刚开始接触法医这一职业的辛酸和委屈。他并不盲目鼓励年轻人、小说迷一时心血来潮地选择法医这一职业:“法医这个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是九牛一毛,可能不少人在看到影视剧中的法医时,觉得很恐怖、很血腥,实际上法医工作比电视上呈现出来的要苦很多,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有嗅觉上、触觉上的冲击。所以要从事法医,更需要怀着一份热爱的心,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年轻朋友,首先你得找得到你自己职业的闪光点,你才会热爱它。”

法医职业因为其特殊性,导致许多人对它并不了解甚至畏惧,当秦明谈起这个小说IP的创作初衷时,他坦言是源于“委屈”。“不愿意跟我们握手、不愿意跟我们同桌吃饭的人很多,所以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源于委屈,就觉得我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让大多数人对法医这个职业,从偏见的眼神变成一种崇敬的眼神,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理解、关注法医这个职业。同时,也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件,让大家掌握一定的法医学知识,就不会被谣言那么容易带节奏。”秦明说。

2

读心断案很“吓饭”

守护生命尊严的最后一个关口

《法医秦明之读心者》的第一案就是围绕“巨人观”而展开,所谓“巨人观”,就是尸体在炎热环境下发生自然的腐败,产生大量的腐败气体,将尸体的体腔充斥,就会显得尸体很巨大,法医要顶着恶臭在尸体旁边更加细致地检验。

第一集就这么高能,不但观众被吓到,导演施磊透露,连真实的法医都被吓到:“我记得第一天拍巨人观尸体的时候,现场的法医老师还夸了我们,说我们的尸体道具做得太逼真了,他们都吓了一跳。现实里的法医,看过很多真实的案件,当我们还原现场,他们坐在监视器前也会叫道:‘哇,导演,你真的敢拍吗?真的这样拍吗?!你这样子我真的要追着看呢。’连真实的法医都感受到这种恐怖和真实感,这是这部戏比较成功的一面。”

p2873453285.jpg

但感官的刺激和穿透力,并不是创作的全部初衷。施磊说:“我们的创作初心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法医这个职业,法医是守护生命尊严的最后一个关口,它是为死者言的一个职业,他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是为死者发声的责任。”

在这部剧中,法医被称为“读心者”,是死者的倾诉对象,可以为死者发声,导演对剧名“读心者”有着自己的解读:“法医是被害人的读心者,死者不会为自己辩驳、伸冤,只能靠法医用科学的解剖、专业的理论分析替他们说话;其二,刑警是犯罪嫌疑人的读心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缜密的作案手法,也逃不过刑警反复的调查实验,以正义之名,留心于细微之处,获取真相。”

作者秦明认为,作为一名法医,最重要的莫过于细节,所谓明察秋毫,“法医这个职业,你一点细节都不可以放过,哪怕是一点点细节,很有可能让你错失破案的最佳机会,也可能让你错失了提取到直接证明犯罪的物证的最佳机会,一个细节就能导致一个案件的侦破。”秦明表示,自己的初衷并不是想通过新奇的破案手法来吸引观众,“我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这部剧,看到法医的任劳任怨、公平公正、科学准确。”

p2671370564.jpg

这一点,主创团队也交出了较满意的答卷,秦明说:“主创团队让我感受非常深,他们很好学很认真,经常会问我一些法学的具体理论、实操的手法技能,主演都跟我加了微信,经常跟我交流。”导演施磊点评剧中几位年轻主演,他说:“我觉得他们三个人(张耀、汤敏、彭楚粤)的外形都很贴角色,加上他们三个人都很努力,也很敬业,他们除了跟专业的法医去学习之外,还会自己去找一些解剖纪录片来看,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看解剖纪录片,我自己都看到吐了,但他们还强忍着,一直看下去,我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专业性,也很心疼他们。”

3

“让更多善良的人提高警惕,

让怀恶的人放下屠刀”

《法医秦明》这个系列的畅销,让“秦明”也火了起来,不少观众都会产生错觉:“这是真人版小说吧!” 秦明本人笑着澄清道:“《法医秦明》系列小说里的秦明,因为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所以大家都认为主角就是我本人。其实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这里的我并不是我本身,而是一个虚拟的法医的代表。这个角色里面有我本人经历的故事,也注入了更多我的战友们身上的闪光点。”

《法医秦明》这个IP改编了这么多版,还可以怎样创新?导演施磊表示:“我觉得法医应该是温暖人心的,他并不是冷冰冰拿着手术刀去解剖这么简单,因为他帮助了很多死者,给他们伸冤,所以我的创作核心,是想做一部温暖人心的法医秦明。它的创新来自你会看到法医最真实的一面,剧中有很多法医的日常生活,我们把法医拍得更人性化一点,法医的世界是明亮的,罪案是比较黑暗的,恰恰在这个时候法医是太阳,他的光照在一个黑暗的地方,希望把黑暗都赶走,这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

不少网友评价,法医秦明的系列小说有连接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秦明十分认同:“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笔,去弘扬正能量,去倡导公序良俗,之所以揭露不好的社会现象,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懂得怎么避免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怎样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在电视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中,也呈现了不少现实社会的热点话题,如代孕、原生家庭、亲密关系、校园暴力、网络暴力等,通过这些案件,不论是作者秦明还是导演施磊,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想传递更多弃恶从善的观念,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给世人一个警示,也希望能够让更多善良的人提高警惕,让怀恶的人放下屠刀。”

将真实的法医状态传达给观众,展现出那些细腻而不为人知的情感,传递出法医温暖人心的一面,导演施磊说:“能与大家产生共情的时候,它就是一部有人情味的作品。”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周祖儿

编辑:刘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