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吕婧 通讯员钟祖彦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山把学校领域党建牢牢抓在手上,自去年中山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加强全市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来,到目前,全市学校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员教师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教育教学、落实校园防疫等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显现。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市326所中小学校100%建立党组织,552所幼儿园有274所单独或者联合建立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战斗堡垒。
积极培育党建带头人队伍
根据《实施意见》,中山由市教育工委牵头抓总,各镇街党委(党工委)履行主体责任。学校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业务与党建两手抓、两促进。
“我们的党支部坚持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东区雍景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欧淑霞介绍,学校落实“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骨干党员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帮带新教师。截至2021年9月,先后培养出中山市名校长1名,广东省特级教师1名,市骨干教师5名,区名师6名,区学科带头人10多名。
中山市石岐体育路学校是一所民办小学,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孙华认为,通过党建引领,切实在管理上尝到甜头。“我们一直坚持‘三重一大’事项由党组织决策”,孙华说,大到资金,小到饭堂,学校的事情由全体老师共同商讨,“决策更科学,也增强老师的参与感、认同感”。
当前,体育路学校有越来越多老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经常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16年来,体育路学校一直免费为学生提供午托、晚托、社团培训等教育服务,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高达99.8%。
数据显示,目前中山在“双带头人”培养工作中,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从85%提升到95%。
让“大思政课”入脑入心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思政课能够入心入脑?根据中山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由市教育工委牵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山市各学校党组织大力抓好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机制,推进思政课八大“创优”行动计划,开展“百名书记开讲思政第一课”活动。推动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中小学校讲思政课,举办“寻找我身边的思政好教师”活动,遴选“百个优秀思政课课例”等。
传统名校中山纪念中学,自建校来就有着红色基因,1937年纪中第一届毕业生有三分之一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有三分之一留守五桂山山区加入抗日游击队,曾有一个班的学生全部从军。中山宣布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在纪中升起。这些优良传统,成为纪中思政教育的优势资源。
开展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科老师的事。中山纪念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向琴表示,纪中提出了“全员思政”的理念,构建起一支“专业教师为主+德育战线教师为辅+全体教师共建”的“全员思政”教师队伍。同时,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比如学校专门开设“杨殷班”,让学生去杨殷故居当讲解员;组织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发动大批学生参加公益……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培育着一代代学子的家国情怀。
面对小学生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在体育路学校,有一个“课前学党史”的时间,利用课前一分钟学习一个党史知识点,一天六节课就能学到六个知识点。每天下午4:30,学校会播放党史电影,供等候家长接送的孩子观看。现在,学校42个班级还与石岐街道凤鸣社区42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每周每班2个家庭到结对家庭中慰问、谈心、帮忙做家务等,俨然成了一家人。“这些方法潜移默化,特别是结对活动,能让学生意识到现在还有不少生活困难的家庭,激发他们的爱心,效果特别好”,该校德育副主任关洁钎说到。
党建引领提升教育质量
立德树人,重在老师。中山各学校党组织普遍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大教师人才培养力度。在中山纪念中学,新入职的老师通过“青蓝工程”与骨干老师结对,这些骨干老师往往是党员,也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们从教案、教学、命题、课题、论文等方面,对年轻教师一对一指导,让他们快速站稳三尺讲台。
除此而外,党组织不断搭建平台,让党员教师更多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山纪念中学第一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在高三教学期间,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公益辅导,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中山纪念中学第三支部则组织家庭教育宣讲团,就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该不该玩手机、如何提升学习兴趣等话题,跟家长进行深度沟通,提升家校共建效果。
中山市第一中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该校进一步规范体育、美育、劳动课程教学,通过开展武术操、活力操、校园跑等活动,在学生宿舍楼内设置书吧、钢琴,以及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跑起来、跳起来、唱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全员导师制”和“党员下宿舍”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难题。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多年来将党建与学校业务全面融合,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推进“党建+服务”“党建+管理”“党建+育人”“党建+教学”“党建+教师发展”等项目及群团建设,与学校各项事业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促使党员教师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处处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中山市教体系统(含镇区学校)共设基层各级党组织600多个,共有党员接近1.4万名。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正是这些教育一线的党员,共同凝聚起推动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编辑:吕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