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笔重彩到写意人物,他创造了画史上独特的“任氏形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转载2022-05-29 10:31

任建国1957年生于北京,现居住、创作于北京和悉尼。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刘凌仓、卢沉、周思聪等画坛名家。任建国早在1980年代就在学术领域获得关注,成为那个时代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这在那个年代的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

image035.jpg

著名画家任建国

任建国年轻时便在艺术界取得学术建树,他的早期作品中国画《我们开的饭店》1985年参加了展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早在1982年任建国的另一组中国画组画《种苞谷的老人》参展北京工笔重彩画展也同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在1981年代的《燕京四景》系列中较早在工笔重彩画领域实验和探索了“现代构成”的绘画语言。卢沉和周思聪两位先生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和期望。任建国在1980年代参加的其他重要展览还包括“第六届全国美展”和“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这都是研究那个时代的美术史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展览。任建国二十出头就令画坛瞩目,当时最为权威的《美术》杂志于1985年第五期设专栏介绍任建国的艺术创作。同年任建国获得了北京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表彰。

image001.jpg

任建国 我们开的饭店 82×82cm绢本工笔重彩 1985年  中国美术馆藏

image003.jpg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六 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image005.jpg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七 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image007.jpg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八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image009.jpg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九 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image011.jpg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十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image013.jpg

任建国 种苞十二谷的老人之十一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近来的艺术创作在保留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抽象表现的绘画语言,与写意精神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融汇,展现了一种似曾相识但又别具一格的水墨现代性的独特画风。近年来,任建国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他将20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墨现代性精神与21世纪初艺术世界活跃和呼唤的传统主义进行了大胆交融和探索,将他多年对于古典文化的陶养与年轻时代就显现出的“现代语言”充分融汇,题材从人物到山水,从山水到抽象不拘一格,丰富多变。任建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古物具有很深的研究造诣,他沉潜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古代中国文化的熏陶,融入传奇人生的丰富感悟,在浓浓古意中联系当今生活的意趣。

image015.jpg

任建国 二月春 102x9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image017.jpg

任建国 二月飘香  113x96cm 纸本设色 2015年

近八年以来,任建国在“人物和风俗画”的题材上有新的推进。到目前为止,任建国在人物和风俗画这个方向的创作由1980年代的早期作品和最新的写意人物画两个来源构成。早期作品如《种苞谷的老人》和《我们开的饭店》是中国美术馆1980年代收藏的两组国家典藏,前者以六张不同画面构成的叙事传达着画家对于田园生活的关注,后者以工整的用笔和富于时代朝气的色彩笔调描述了那个时代身着朴素而典型服装的人物情态。风俗类的其他代表作品还包括《燕京四景》系列等描绘时代生活的内容。自1980年代的青年时代开始,任建国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时,除了以笔头功夫好,基本功扎实,出手顺为特征外,他在作品中显示的另一鲜明特征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这些作品内容也十分丰富,显现了画家任建国对城市新貌、田园牧歌和土地家园的热爱。这些工笔重彩的早期人物作品是任建国近八年来“写意人物画”新面貌的精神前引。任建国人物画的第二部分是2014年以来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这些作品是任建国围绕自己在中央美院读书和下乡时的青春足迹,沿着当年常去写生的地点为线索展开的新创作。画家以此进行青春足迹的“再访”,将“此时”与“彼时”的感受凝于“此地”和画中。经过画家的人生提炼和语言转化,进行一种“写意”的再访,在创作过程中唤起曾经的记忆,将“往日”和“今时”在画纸上重现。画中人物是对巴蜀凉山汉族和彝族乡民的写意塑造,由此也完成了任建国从工笔向写意的风格转型。在这些新的人物画中,任建国将那些松散而灵动的笔墨在画面中有序穿插和建构,激活记忆中的时光和当下的感知。人物和风俗画的题材,让人联想到任建国画作中的一句题画诗曰“西风楼上我兄醉”,在浓浓的醉意中重启记忆中的景象。

image019.jpg

任建国 燕京四景之冬雪 52x42cm 绢本工笔重彩 1981年

image021.jpg

任建国 燕京四景之春夕 52x42cm 绢本工笔重彩 1981年

image023.jpg

任建国 冬去春又来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image025.jpg

任建国  暖风正午102x9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image027.jpg

任建国 十月果香 113x95cm 纸本设色 2015年

image029.jpg

任建国 春早大凉山   68×13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image031.jpg

任建国 凉山清风暖   68×13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image033.jpg

任建国 晴日大凉山   68×13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任建国的人物和风俗画创作,从1980年代的工笔重彩到今天走向写意的笔墨画法,提供了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画探索之路。他的风俗和人物画从田野到城市生活的变迁记录了社会发展和转型的人物情态,为时代人物的形象塑造立起了“任氏形象”,具有亲切的感染力和笔墨表现力,在20世纪连接21世纪的中国画史上,开辟了独具一格的个人风貌,为研究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和人物画史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个人经验。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