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很少与资本打交道的餐饮企业,在疫情影响两年多之后纷纷把目光转IPO。2022年截至目前为止已有十余家餐饮企业宣布拟上市募资(见此前报道《深扒7家IPO餐饮企业钱景》),南都湾财社统计当中7家已披露招股书的企业,关注餐饮企业背后的股权架构及募资用途,盘点IPO的动机。
在前述篇章中,我们看到7家中有6家餐饮的资产负债率逼近7成,而其中杨国福现金流较充裕,造血动能也比疫情前表现得还要更好。不缺钱的行业老大,缘何宁愿亏钱也要抢上市?七欣天品蟹轩在冲刺IPO前夕分红1.83亿,仅剩下3000万现金流,此举用意何在?
【持股结构】
多个企业由创始团队实控超9成股权
“家族色彩”浓重
盘点餐饮企业,最明显的特色之一便是“家族色彩”浓重,不少强力夫妻档现身其中,家族更是牢牢把握餐椅实控权。7家中的七欣天、杨国福、老乡鸡,其创始家族均牢牢掌控超过90%的企业股份。
上市前,七欣天的股权受阮氏家族高度控制,家族持股比例高达98%,而公司创始人阮天书通过TianShu International控制近63%的公司股份。而根据招股书,杨国福夫妇二人各持股38.79%,其儿子持有公司股份19.39%,一家人合计共持有杨国福麻辣烫约96.97%的股份。而老乡鸡中,束小龙、董雪系夫妻关系,束小龙与束文系兄妹关系,该三人合计持有发行人 91.32%的股份。
而其余4家中的3家,即绿茶、乡村基、捞王,其家族或创始团队也各自持有45%至66%的股份,整体来看掌控力并不弱。
餐饮企业的家族性过强,也曾是融资时投资客的顾虑。封闭性强,或意味着企业管理决策上容易出现“一言堂”,导致后续发展存在隐忧。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过去的餐饮企业们并不缺钱。疫情前线下堂食红火,餐饮企业的现金流不差,也很少有向资本看齐的心态。
【融资能力】
4家餐饮企业获机构融资
红杉中国、中金等投资人入场
不过情况的转变发生在了疫情出现之后。2020年起,餐饮企业开放了新一轮融资,除了个人投资者,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在这时得以入场。红杉中国、中金、加华资本等入局,更有资本机构是抢在企业递表前夕火速入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IPO前乡村基、捞王、老乡鸡等3家餐饮企业已成功获得过融资。2016年曾于美国纳斯达克也业绩不佳、最后私有化退市的乡村基,2020年5月再次获得“老东家”红杉中国近4亿的投资。该轮融资后,老乡基估值47.5亿。目前,红杉中国持股乡村基7.88%股权,SIG海纳亚洲则持股14.36%,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此前,在南都湾财社7家统计餐饮企业中,营收等各项指标均表现相对靠后的捞王,去年也成功获得中金公司的投资;而中金也是此次捞王的拟挂牌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之一。2021年6月,中金公司以1.43美元入手2094630股,合计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90万元)。彼时捞王估值约合人民币31亿元。
与二闯港交所的捞王相比,三顾港股谋求上市的绿茶则稍显落寞。只有疫情未发生前录得一轮机构融资。2017年7月17日,瑞士合众集团旗下基金Partners Gourmet投资约0.71亿美金,彼时绿茶估值换算约16亿人民币。而在此前的餐饮IPO“钱”景系列拆解中,绿茶的资产负债率以73.3%位居榜首,进入2022年恢复表现也不算出众,相较2019年还出现增收不增利且净利率下滑的情况。
杨国福“不缺钱”却融不到理想价
老乡鸡递表前估值突击180亿?
而有趣的一组对比数据,出现在老乡鸡和杨国福上。看起来“缺钱”的老乡鸡在递表前获机构突击入股,估值秒变180亿;而看似最不缺钱的杨国福,则融不到理想价,最终关闭融资。
在前述拆解餐饮IPO钱景系列(一)中,老乡鸡的“钱”景是相对逊色于杨国福的。相较疫情前,老乡鸡2021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且净利率大幅下滑的情况。老乡鸡2021年收入比2019年增加15.34亿,但净利润减少0.246亿;净利率也从5.56%降至3.06%。而在流动性相关指标上,更是出现了流动资产净额0.91亿到流动负债净额3.41亿的大转变,流动负债净额激增超4亿。杨国福则以超17%的净利率、较疫情前增收增利增净利率以及2.1的流动比率,荣登“榜一”大哥。
翻看近期于上交所预披露招股书的老乡鸡数据,可以看到2019 年 4 月 25 日,加华资本曾通过裕和投资加入,按照当时注资1.9912亿,通过股本计算,当时老乡鸡的估值约为40亿人民币。而2022年1月,广发乾和和麦星投资分别在老乡鸡申报前突击入股,共出资1.35亿元,如此一来,这一Pre-IPO轮老乡鸡的估值去到了18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该火速入场的广发乾和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投资子公司,成立十年。而麦星投资则于2005年成立于深圳。不过,两机构在老乡鸡所持股比例非常低,仅0.49%和0.28% 。而最大的机构股东,加华资本也不过持有4.94%的股份。
与之对应的则是,杨国福融不到理想价。据了解,2021年底,杨国福麻辣烫筹备IPO申请时,曾开放了一轮融资。这是杨国福成立20多年来首次对外融资,一度吸引大批VC(风险投资机构)和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大基金的投资人蜂拥而来。不过最后一听期待估值为200亿,远超90至120亿的基本面行情,最终该轮融资流产。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出价的投资机构们均无超过120亿。
【投资人分析】
七欣天冲刺IPO前夕 实控人拿1.83亿分红
它们的扩张值得投资者买单吗?
投资市场并不看好餐饮,破发先例下餐饮们缘何集中上市?
一边是递表前突击入股不足1%的股份、估值直冲180亿的老乡鸡,一边是理想估值200亿却最终难成行的杨国福,餐饮企业们缘何抢在此刻齐齐递表上市?投资市场,能撑起这些估值吗?在南都湾财社的采访里,不少投资人给出了相对保守的意见。
“回看此前已经上市过的餐饮企业,在目前这轮大环境中表现并不好;像新茶饮的破发、还有此前在美股退市、此次又再度递表港交所的乡村基,投资市场会否为它们买单仍是未知数”,有投资人向湾财社表示。对于投资市场最看重一些量化指标,比如应收账、库存周转等,这些数据有的时候并不好完全量化。
在募资用途中,几乎7家企业都提到了餐厅网络的扩张,此外供应链升级优化、中央工厂或者新总部的投资建设,也成为排名第二的高频用途。除杨国福外,剩余6家的行业负债率近7成,资金流动性也相对紧缺;如果成功上市,对绝大部分餐饮企业而言,它们的这些扩张将最终由公众投资者为其买单。
当中,把意图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七欣天品蟹轩。在冲刺IPO的前夕,1.83亿的高额分红落入实控人阮氏家族。其年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锐减,大跌87%锐减至0.3亿。据聆讯资料,七欣天新开设一家餐厅的平均成本160万元,按照其2022-2024年计划新开设70、100及130家餐厅来计算,七欣天目前剩余的3000万元根本不足以支撑其扩张。其超7成的高负债率、脱离行业的业绩表现、上市前高派息的行为以及家族企业等敏感信息,都可能让市场产生担忧。
宁愿亏钱破发也要抢上市,背后的逻辑究竟为何?前述投资人表示,其一企业上市募资的决策跟大环境有关,部分企业确实期待输血回暖,而部分企业或许则出于疫后出清抢规模的考虑;其二对于接纳了外部投资的企业来说,上市决策也需要考虑财务投资者的意见,虽然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在总股权比例中占比不高;其三,上市需要时机,不管市场最终是否买单,单个企业的结果都会影响到整个团体和行业面,既是“先发制人”,那么未免因等待错过上车时机,那不如齐齐上阵肉搏。
采写/分析:南都湾财社 记者陈盈珊
制图:何欣
以上数据来源:招股书
编辑:戴越